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生态风险的监测

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生态风险的监测

ID:36557471

大小:206.8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2

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生态风险的监测_第1页
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生态风险的监测_第2页
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生态风险的监测_第3页
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生态风险的监测_第4页
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生态风险的监测_第5页
资源描述:

《遗传修饰生物体(GMOs)生态风险的监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多样性!第"卷,第#期,$%%%年$$月&’()*+*,(-.(/*0+(12!!(#):3$453$%,)6789:8;,$%%%!遗传修饰生物体("#$%)生态风险的监测魏!伟!钱迎倩!马克平!桑卫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3)摘!要!遗传修饰生物体(=>-?)释放的生态学风险往往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才表现出来,因而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监测。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依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短期和长期监测中,数学模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监测的内容、原则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关键词!遗传修饰生物体

2、(=>-?),监测,数学模型#&’()&*(’+),--.&/&+(.0/*(%1%&2+-’-)(.0//34&5(2(-5&*+0’(%4%("#$%)67897-(,:9;<=(’+>:(0’,#;?->@(’+,A;<"7-(>"B&;C%)*0.)!@6ABCD8;996AED6;EAB6F8G6H6BEGIH;E?J?6F=>-?,KLEGLKEHH898;B8MN;EABIH6ABO8;E6M6FDE98IFD8;G6998;GEIHEP8M;8H8I?8,E?A8G8??I;QR1L8G6AD8

3、AD?IAMIOO;6IGL8?F6;96AED6;EABI;8MEFF8;8ADEAD8;9?6F7I;E6N?=>-?IAM;8H8I?8G6AMEDE6A?R>IDL89IDEGIH96M8H?G6NHMOHIQIAE9O6;DIAD;6H8F6;?L6;D6;H6ABCD8;996AED6;EABIAMF6;O;8MEGDEABDL8G6A?8SN8AG8?6F=>-?;8H8I?8R1L8G6AD8AD?,O;EAGEOH8?IAM98DL6M?F6;96TAED6;EABDL88G6H6BEGIH;

4、E?J?6F=>-?I;8FNHHQME?GN??8MEADLE?OIO8;R?-3D&*5%EB8A8DEGIHHQ96MEFE8M6;BIAE?9?(=>-?),96AED6;EAB,9IDL89IDEGIH96M8H?;B),&*’%055*-%%!(A?DEDND86F,6DIAQ,1L8&LEA8?8UGIM89Q6F+GE8AG8?,,8EVEAB!$<<<%3$!!导言目前,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来管理遗传修饰生物体(=>-?)的释放,即遗传修饰生物体(=>-?)及其产品上市以前都经过了严格的

5、评审和论证。然而,其生态学后果是长期的,也就是说,既使遗传修饰生物体(=>-?)的短期释放在有效的管理措施的保证下是安全[$5W]的,也不能忽视其长期释放可能带来的生态学风险。$%%X年美国南部的,D棉失去对害虫[X5"]的控制,$%%"年抗除草剂转基因棉花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大规模种植后发生大量落铃和棉[Y]桃畸形现象,这些都是现实发生的生态学风险。对于遗传修饰生物体(=>-?)释放的风险评价的结果及后果必须通过长期的监测才能获得。这种监测的结果能够为其它=>-?,尤其是为类似=>-?的释放提供有用的信息,减少不

6、必要的重复劳动,并且监测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发生与上一次释放时同样的错误,了解那些不可预见的事件。因此,必须监测任何一次转基因生物体等遗传修饰生物体(=>-?)的释放。4!!监测的内容FGHE转基因生物的入侵(EA7I?E6A)风险[%,$<]我们可以用外来种入侵的经验来评价转基因生物体对自然生境的入侵风险。针对入侵,有的学者总结出了一个粗放的$

7、不会产生生态学影响,然而很小部分的有害定居者将产生!!本文为第三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大会报告之一第.期777777777777魏伟等:遗传修饰生物体(89:’)环境释放的监测5!5显著的生态学效应,而那些没有成为有害生物的定居者在某些方面或某些地点可能仍然是不[!"]利的。很多人认为,栽培作物的生长要依赖于人类的培育,在自然界中不能够独立生存。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邻近耕作地的同一地区,栽培作物可以生长得很好,更不要说获得了优良性状的转基因作物了。已有证据表明,#$基因提高了转基因甘蓝型

8、油菜在田间的适合[!!][%]度。导致新物种入侵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在这种情况下,转基因生物体通过杂草策略入侵,这种策略增加了转基因生物体在不稳定环境中存留的可能性。!"!#转基因逃逸(&’()*&)的风险[!+,!-]许多栽培作物都驯化自野生植物,在自然界中,这些作物都存在自己的野生近缘种。通过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近缘种间的基因流动所造成的转基因逃逸是转基因作物释放后可能[.]带来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