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52347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2
《初中语文古诗词五步教学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古诗词五步教学模式初探济水一中杨彩虹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古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而我们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就编排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篇目。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引领孩子们在有限的课堂上对古诗词作品有一个较为系统、真实的了解,便成了我们的首要任务。下面我以李清照的《武陵春》为例,简单谈谈自己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一些方法。我将其概括为“识”、“释”、“探”、“悟”、“品”五步教学法。一、“识”,即了解诗人教师可提前让学生预习,课堂上指名同学介绍作者的相关情况,主要是作者的名、
2、时、地、评、作几方面。也可介绍作者的作品风格、主要生平事迹等。如李清照的简介: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语言清丽,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
3、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二、“释”,即解释诗题 了解背景《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又以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句,别名《花想容》,双调小令。《填词名解》云:取唐人方干《睦州吕郎中郡中环溪亭》诗“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其名源出东晋陶潜《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语,故名。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
4、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三、“探”,即探究作品大意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着重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鼓励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在阅读时划出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来,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协作小组讨论、筛选,把难以解答的问题归纳整理后
5、,通过小组或班级交流、评议。该作品的大意较为浅显,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或参考书一般都可以复述大意。教师可以在此环节增加一些难度,如让学生用稍带文学色彩的优美的语言来复述大意。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水平会得到提升。四、“悟”,即体悟作者的情感及写作目的通过作品背景的了解及作品大意的探究,学生多能体悟到作者的情感。彼时,北宋已经灭亡,家乡沦陷,家中所藏大批文物被毁,作者无奈来到南方。但两年后,丈夫病故,金人又挥兵南侵,作者只得只身各处流亡。可以想象作者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颠沛流离,她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孤苦无依、愁肠百结。这时如能结合作品的重点语句,学
6、生对作者的情感理解得将更真切!“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者的愁绪到底有多浓、有多重?恐怕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都载不动她内心的哀愁。是呀,还有谁会像作者一样同时遭受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这些不幸?此时,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可谓感同身受、真切无比!五、“品”,及品析优美诗句近些年,品味古诗词的优美语句可以说一直是各省市中考试题中的“保留曲目”,所以引导学生品析名句是课堂上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名句赏析的方法。如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品运用修辞的妙处或重点词语的作用、描绘优美的意境、总结阐释的哲理等。
7、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两句我们可以从描绘的意境入手品析。它所写的是暮春之景,日晚之情。风狂花尽,一片凄清。这晚春之景又像那失去青春的迟暮美人,照见词人自己的衰老,故而主人公心灰意冷,连梳头的心思也没有了。除此之外,“日晚倦梳头”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夫君已逝,梳洗打扮似乎已显得多余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赏析能力绝不可能是一日之功,但如果教师能坚持不懈地在教学中贯穿有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及模式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们能通过学习很好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我们共同努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