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50548
大小:5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12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新雷清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张维屏(1780—1859)清广东番禹人,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道光进士。署湖北黄梅知县,后为江西南康知州。道光十六年(1836)退隐。工诗文,精书法。鸦片战争期间,愤英军淫掠,支持广州人民抗英,赋《三元里》长诗,歌颂抗英志士,斥责奕山、余保纯媚敌、乞和行径。又作《三将军歌》,颂扬陈连升、葛云飞、陈化成壮烈殉国的事迹。著有《松心草堂集》,另辑有《国朝诗人征略》。诗人赞美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
2、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在这寂静之中,正蕴蓄着巨大的爆发力量,就等那一声震撼人心的春雷。春雷炸响,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春花盛开的新的世界!流露出诗人迎接新世界来临的喜悦心情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作者简介】刘方平(生卒年不详),河南洛阳人。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
3、来为人传诵的名作。【注释】1.更深:古时计算时间,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照到人家庭院的一半。2.北斗、南斗:星宿名。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3.偏:偏偏,表示出乎意料。4.新透:第一次透过。【译文】夜深了,月儿向西落下,院子里只有一半还映照在月光中;横斜的北斗星和倾斜的南斗星挂在天际,快要隐落了。就在这更深人静、夜寒袭人的时候,忽然感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你听,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透过绿色纱窗传进了屋里。这首诗写的是月夜中透露出的春意,构思新颖别致。诗人选取了静寂的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夜寒中显示出春天的暖意,从静寂中显示出生命的萌动,从几声
4、虫叫引起人们对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 第一种: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能不勾起我的思乡之情吗? 第二种: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阳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
5、》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3.玉笛:精美的笛。 4.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5.故园:指故乡,家乡。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
6、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襄邑道中【原文】: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作者】:陈与义【鉴赏】: 襄邑,宋县名,在今河南省睢县。陈与义于宋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任开德府教授。任满于政和七年经襄邑进京。本诗写于此时。 诗人把襄邑道中的水路行程写得优美轻快,发露了来自内心的轻松愉快的情绪。“飞花两岸照船红”,缤纷的鲜花从两岸把航船映照成一片红色,绚丽多姿。在漫长的长满榆树堤岸的掩映下,半天走完百里水程。顺风
7、顺水,十分轻快!一路轻帆,也真切地反映了诗人心情的愉快。这有色的景是饱溶着诗人感情的情中之景。飞花的红色是花的本色,船舱的红色是映照出的染色,程度有所区别。而通体染红的航船在葱绿的榆树林岸飞驶而过,色彩的映衬、层次很有特色。在这样飞驶着的行程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动与静似乎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状态的描述恰恰表现出此诗非同凡近的艺术特色。它不同于那种惯用的以动显静的手法,诗人是把“动”写成“不动”,进而表现出“动”。诗人捕捉了卧于船头看云的视觉和感受错觉,这种错觉是在船动、云亦动的相对运动中产生的。诗人反常的表现手法,反转来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