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

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

ID:36547308

大小:4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_第1页
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_第2页
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_第3页
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_第4页
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你侵占孩子的思维了吗?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张海娟摘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代的少年儿童是未来祖国建设的主力军,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赋予教师的应尽职责。陶行知先生认为:小孩子“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作为教师,一定要相信你的学生的创造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和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不唯老师,不唯课本,合理引导和拓展学生的巧思妙解,使之敢于求异

2、,善于创新。我想,这是每一个有社会良知的数学老师必须做到的。关键词:侵占思维创造最近,和来我校支教的如皋师范附属小学朱老师闲聊时,听她说起了教学中的一段小插曲。一堂练习课上,朱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2:3:5,这个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多少度?这道题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部分的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如果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比”,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最大角的度数不用计算便知是90°。朱老师本以为班上会有几名思维活跃的同学发现这种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学生的表现却令朱老师大失

3、所望。读完题目后,孩子们立刻拿起笔在草稿纸上计算起来,所有的孩子不约而同地使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看着孩子们奋笔疾书的样子,朱老师着急了。她在黑板上写下“2:3:5”,让孩子们停下笔,仔细观察这个比,再去计算。可是当孩子们再次埋头计算时,朱老师发现他们依然选择“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计算。6这段小插曲,给我心灵很大的震撼。难道是我们的孩子不聪明?那为什么遇到问题时他们只会用书本上的方法来解决呢?孩子的思维被谁侵占了?种种疑问在我的脑海中徘徊。恰巧此时,学校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位年轻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

4、的策略——列表》,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为我解开了心中的谜团。【课堂再现】片段一:课始,教师播放《田忌赛马》的故事。师:听完故事,你知道田忌是怎样取得比赛的胜利的吗?(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表格:田忌齐王第一次下上第二次上中第三次中下师:借助于表格,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出田忌是怎样取胜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出示课题)片段二:幻灯片出示《课程表》师:从表格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回答)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到表格?(学生将课前收集的表格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师:你觉得使用表格整理信息有什么优点

5、?(生讨论后回答)片段三:6幻灯片出示例题中的问题情境小军、小华、小明三个好伙伴去超市购买练习本。小军买三本练习本用去15元,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小明用40元钱能买几本练习本?师:从题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自由回答)师:题目中的信息有点儿乱,你准备怎样整理信息?(生异口同声地说:“列表”)师:那就用列表的策略在表格中先整理信息,再帮小华算一算买5本练习本需要多少元?(出示表格)小军小华【随机调查】课后,我对这个班的2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情况如下:你觉得用“列表”的策略解决本节课的数学问题⊙烦⊙很好⊙无所谓,

6、可用可不用。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学生认为很好,有40%的学生认为烦,还有45%的学生认为可用可不用。交流中,学生是这样说的:“其实这道题目不用列表我们也能解决,可是书上是这样做的,老师也是这样讲的,练习上也要求列表,所以尽管列表有点儿烦,但是还是这样去做吧!”思考: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并没有从内心真正认可“列表”的策略,或者说孩子们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只是碍于教师的要求,被动的使用教材和老师指定的方法进行练习。孩子的心里话,一方面道出了他们的无奈,另一方面也真实地反映出孩子的思维状况:唯老师、唯

7、课本。6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的这种思维状况呢?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教师为了将“列表”的策略深深地根植入学生的头脑,可谓费尽心思。片段一通过故事情境,引入“列表”策略;片段二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列表”。可以说在前两个环节,教师通过铺垫和暗示,已经牢牢地锁定了学生的思维。因而片段三中当教师出示问题情境时,学生不加思索地说出了教师想要的答案。此时,学生不可能再说出其它答案了。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列表”的策略已经成为解决这类问题的唯一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也就只会用这唯一的策略去解决问题了。且不说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能

8、否真正体现“列表”策略的价值,也不说学生是否真正经历了策略的形成过程,感受到策略的价值,内化为自身解决问题的需求。单就这个问题本身而言,如果教师事前没有作过多的暗示和铺垫,放开手脚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呈现出的策略也许就不单单是课本上的了。在另一个班,课始,老师直接出示问题情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