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何苦的词汇化及语法化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及语法化

ID:36535879

大小:541.8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1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及语法化_第1页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及语法化_第2页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及语法化_第3页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及语法化_第4页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及语法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何必何苦的词汇化及语法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04月汉语学习Apr.,2010第2期ChineseLanguageLearningNo.2①“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12②罗耀华孙敏12(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本文探讨反诘类语气副词“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首先对“何必/何苦”的定位问题进行梳理;其次从历时角度考察“何必/何苦”语义演变的规律和特点;最后就词汇化与语法化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思考,并论证它们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关键词]反诘;何必;何苦[中图分类号]H146.3[文献标识

2、码]A[文章编号]1003-7365(2010)02-0031-09§0引言“何必/何苦”在词类系统中如何定位?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语气词。如江天(1980)、齐沪扬(2002)、张亚军(2002)、郭新雨(2003)等。二是语气副词。如王力(1943)、李泉(1996)、肖奚强(2003)、史金生(2003)等。③三是其他意见。张谊生(2000)把“何必/何苦”称为评注性副词;崔诚恩(2002)则将其归入情态副词。《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何必”的解释为: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对“何苦”的解释为: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丁婵婵(2

3、005)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维度对反诘类语气副词进行专题研究,但对“何必/何苦”的考察还不够深入。虽然学者们对这类词的归属存在种种争议,但我们认为这类词句法功能是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主观认识、态度和情感意志,跟语气副词的整体功能是大体协调的,故仍称其为语气副词。正如肖奚强、钱如玉(2006)所指出的,汉语副词的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个案研究和功能研究处于探索之中,新的研究角度和方法还处于萌生之中。前贤时哲的研究,对我们继续考察和检视“何必/何苦”无疑有借鉴和启示作用,加之这两个词在语义和用法上接近,具有一定的可比

4、性,故放在一起考察,着重其共性。我们拟从词汇化、语法化,及其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等角度对这两个词进行横向、纵向考察。§1“何必/何苦”的语义演变1.1短语用法的“何必/何苦”先秦时期,“何必/何苦”都是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它们是由表疑问的“何”+表义务情态的①[基金项目]本课题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揣测类语气副词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08JC740016)以及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中的汉语学科创新”子课题“汉语语气副词的认知研究”(项目编号:YYZX0914)

5、的资助,谨致谢忱。②[作者简介]罗耀华,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孙敏,女,华中师范大学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③肖奚强(2003)把“何必”归入反诘类非典型模态副词。·31·2010年04月Apr.,2010“何必/何苦”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第2期No.2“必”/表心理动词“苦”构成。用以表达“为什么一定/必须”,是短语。例如:①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与祭,礼也。”(《礼记·曾子问第七》)②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寿者惽惽,

6、久忧不死,何苦也!(战国·庄子《庄子·外篇·极乐第十八》)从《礼记》和《庄子》等先秦用例来看,“何+必”最初以短语形式出现,其意义为“为什么一定⋯⋯”,语表形式为“何必+NP+语气词”,其中NP为“小功”;“何+苦”最初也不是在词汇层面上出现的,而是短语,为“何其苦”,后接语气词,“何”修饰“苦”,表程度。从上面例①-②可以看出,“何+必”与“何+苦”的核心动词为“必”与“苦”。1.2两解的“何必/何苦”随着时间的推移,“何+必”、“何+苦”高频使用,以及它们语境的变化,使得“何必”、“何苦”的用法发生变化,可有两种理解。例如

7、:③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於天外,潜鳞於重渊者哉?(六朝《三国志裴注》)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例③中“何必”后接成分不再是NP,而是VP,且该VP为并列式结构“隐形於天外,潜鳞於重渊”,整个句子表达反问语气,此时的“何必”可作两解:一是为什么一定要⋯⋯;二是表示“不必要(VP)”。例④同样可作两解:一是何乐士等(1985)《古代汉语虚词通释》中“何”字条以“何苦而不平”为例,译作“为什么担心(山)挖不平呢?”;二是李先华(1997)认为“何苦而不平”应理解为:忧虑什

8、么而不去挖山。句中的“平”是个动词,其义为“整治使平”,这里指挖山。这种解释将“而”视为连词,“何”为疑问代词,宾语前置,“苦”为句中核心动词,整个为动词性联合短语。“何必/何苦”的两解,正是它们在词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中间状态。1.3语气词“何必/何苦”唐宋之际,“何必/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