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空间格局与像设关系初探——以永乐宫三清殿为例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格局与像设关系初探——以永乐宫三清殿为例

ID:36534299

大小:328.8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格局与像设关系初探——以永乐宫三清殿为例_第1页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格局与像设关系初探——以永乐宫三清殿为例_第2页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格局与像设关系初探——以永乐宫三清殿为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格局与像设关系初探——以永乐宫三清殿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一探索的过程。二、概述1.永乐宫沿革及大事记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省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图1三清殿内部功能划分的龙泉村东,是一座以元代建筑群为主的道教宫观。永乐宫内现存四座主要建筑,分别为无极门、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均为元代遗构;大约兴建于1247年至1358年间,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以后历代对永乐宫都有修葺,明清时期屡有不同程度的建设活动,如三清殿、纯阳殿的天花以上之梁架及其内壁画在光绪十六年进行了更换与修补;永乐宫在阎伪和及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殿内装修、壁画及塑像或被损坏或被盗劫,许多都已毁圯。1959年,由于

2、兴修三门峡水库,政府将整体建筑群由永乐镇搬迁至芮城县城北,并增补塑像,迁移壁画,恢复修缮,遂形成现在的建筑面貌。2.三清殿简介7三清殿为永乐宫整体建筑群之最主要庙宇,因殿内供奉三清(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而得名。大殿面阔七问,进深四间八架椽,单檐庑殿顶,矗立于一高大台基之上。前檐中央五问和1尽间(—般为较小的一间)2中央开闻(取决于塑像数量、种类及

3、生质)1尽间图2传统宗教建筑开间与像设的关系图3仰视平面示意后檐明间均为隔扇门,其余为墙。北面三问设神坛,供奉三清神像。殿内满墙绘制壁画,为《朝元图》三、三清殿内像设与建筑空间

4、关系研究三清殿建筑内空问的功能划分与结构形式明确体现了像设与室内建筑结构空间之间的密切而直接的关系。大殿内的主要功能即为供奉道教三清尊神,对神像进行礼拜活动及瞻仰观视壁画。根据这些功能将大殿内空间划分为四个区域:圣域空间(广为中央三问,深达中柱至后金柱之一问)、前部礼拜活动空间(广为中央至问,深达前檐柱至中柱之两问)、侧壁观瞻活动空间(广为两侧梢间及尽间,深达四间,)、后壁观瞻交通空间(广为中央三问,深达后金柱至后檐柱之一问)(图1~2)。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大殿的结构设计与其内像设的关系:1.大殿开问、进深与神像的数量、性质等的关系单

5、纯供奉三尊主要塑像的庙宇按功能需要及古代建筑的传统做法,一般采用面阔五问的形式,两图4次问内圈斗拱图5前部礼拜空间三口藻井侧之稍间为交通图6前部礼拜空间中央藻井功能。如山西溯州崇福寺之观音殿,其内供奉西方三一45—万方数据圣,建筑就采用五开间的形式。但三清殿却采用面阔七问的形式,两侧各多出与中央明问大小一致的两问。这是因为大殿山面墙壁上绘有道教传说之壁画,为供信徒们观瞻、学习之用,亦为是宣扬道教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室内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故传统建筑两侧之最小的尽间已不能满足需要,而需要两侧各加出一间,以完成这种功能活动。空间的大小自然应与圣域空

6、间之大小相当。作为道教的三清殿的礼拜空间在佛教上可以追溯到印度佛教传入。佛殿产生之始,就采用了与印度最初“右旋绕佛”相一致的“回字型”平面,随时间推移,佛教中国化,礼佛仪式也随之发生变化,除藏传佛教外,逐渐注重叩拜仪式而弱化绕行仪式;回字形的空间逐渐在功能上完全成为一种交通需要。中央主要空间的进深大,考虑信徒停留礼拜所需的空间,两侧交通空间之进深小,只需满足向后行走,绕行观瞻壁画及后部通道之功能即可,人无需在此停留。道教宫观的建筑形式及内部空问与佛教建筑基本相同。三清殿的平面形式就是这种传统做法的继承。2.柱网布置与像设的数量、性质等的关系大

7、殿的柱网布置与内部功能的要求是一致的。殿内为扩大空间及形成通畅的视线,采用“减柱造”的布置方式,殿内仅采用八根内柱。在辽金时期就有大量的建筑使用了“减柱造”,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及对建筑稳定性的考虑,一般只减掉前部金柱。室内减掉柱子无疑是扩大空间及减少室内视线遮挡的好方法,是实际功能的需求。元代是大胆创新与探索的时期,减柱造已经成为习见的做法。这时期的“减柱造”的特征多是在利用大横额及弯木等构件,尽量使室内少留一根柱子。三清殿内保留了八根内柱,这八根内柱的保留及位置是经过精心考虑的。首先,保留八根内柱是受技术的限制即结构稳定性及坚固性的需求。不

8、过,从元代遗留的大量案例上来看,技术上只保留四根内柱(明间之四根或次间之四根内柱)是可行的,如山西洪洞广胜寺之弥陀殿的平面处理方法。进一步从室内所形成的功能空问进行分析,还可以看出,这八根内柱是作为围合圣域空间的一个主要元素,它们结合扇面墙、斗拱、梁枋,共同使圣域空间形成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空间。中央两棵内柱又是区分三尊佛像,形成三个次圣域空间的重要元素。将圣域空间相对独立、完整化的做法使室内空间功能分区更加明晰,同时更重要的,构建形成“佛龛”的一种想法的结果。3.斗拱布局方式与神像的数量、性质等的关系因大殿满铺天花,上部梁架完全不可见,天花代

9、替梁架成为室内空间上部的构成要素。殿内可以看见的斗拱只有两种,一种是檐柱内外一圈斗拱,另一种即为围合圣域空间的斗拱。两部分斗拱各成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自成体系(图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