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28364
大小:63.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眼眶骨折82例CT影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眼眶骨折82例CT影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眼眶骨折的CT表现。结果82例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均明确显示,明确其骨折的部位、程度;受伤超过3个月复查的16例CT表现为眶壁骨质凹陷、眶腔扩大伴眼球内陷。结论CT扫描能准确显示眼眶壁骨折的征象,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及法医鉴定具有重要价值。【关键词】眼眶;骨折;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眼眶骨折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可导致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X线平片检查空间分辨率差,影像
2、相互重叠,对眼眶骨折显示率不足70%,特别是爆裂骨折很难作出明确诊断,容易漏诊误诊。CT检查因扫描层面薄、密度分辨率高、阳性率高,对眼眶骨折的准确诊断率可达98%[1],是目前诊断眶骨骨折的最佳方法。笔者对82例眼外伤眼眶骨折患者CT扫描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CT对眼眶骨折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6 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中男68例,女14例,年龄6~62岁,平均35岁。拳击伤39例,车祸 伤23例,爆炸伤12例,棍棒等击打伤8例。临床症状主要有眼睑及眶周肿胀青紫、视力减退、眼球活动
3、受限、眼球突出或内陷、鼻出血等。 1.2检查方法采用Neusoft3000CT机检查,全部患者均常规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轴位 以听眶线(外耳道与眶下缘连线)为基线,由眶下缘扫至眶顶;冠状位定位与听眶线垂直,自眶前缘扫至眶尖。扫描层厚2mm,间距2mm,连续扫描,采用骨算法重建,用骨窗、软组织窗分别观察眶壁骨及邻近软组织结构等情况,扫描前嘱患者眼球尽量保持不动。 2结果 本组82例眼眶骨折中,爆裂性骨折51例(62.20%),其中单纯内壁骨折34例,单纯下壁骨折10例,内下壁骨折7例;并发眼
4、肌增粗移位7例,鼻窦积液或积血36例,眼睑及眶内积气24例,“泪滴征”6例,眼球内陷2例,视神经增粗水肿1例。直接骨折19例(23.17%),其中上壁骨折5例,外壁骨折10例,外上壁骨折4例;并发鼻窦积液或积血4例,眶内积气2例,眼肌增粗1例。复合型骨折12例(14.63%),眶上壁合并眶内侧壁骨折9例,各壁均有骨折3例;并发鼻窦积液或积血6例,眼肌增粗移位嵌顿5例,眶内积气4例,眶内出血2例。受伤超过3个月以上复查的16例中,眶壁骨质凹陷改变14例,眶腔扩大同时伴眼球内陷6例。6 3讨论 3
5、.1眼眶的解剖、骨折分型及发生机制眼眶由7块不规则形骨相互嵌插形成,是尖向内 后、底朝前外的锥形腔隙,上壁主要由额骨眶板构成;下壁主要由上颌骨眶面构成,厚度仅 有0.5~1mm;外侧壁前部分由颧骨构成,后部分是蝶骨大翼,最薄处也>1.0mm;内侧壁由上颌骨、泪骨、筛骨和蝶骨构成,其中筛骨纸板组成内壁绝大部分,最薄处厚度仅为0.2~0.4mm。根据眼眶骨折的特点将眼眶骨折分为三型[2]:直接骨折、爆裂骨折、复合骨折。直接骨折是直接暴力引起,爆裂骨折是暴力使眼眶内压骤然升高,借助眼球的液压传导
6、至眶 内部,间接作用于眶壁薄弱处发生骨折,复合骨折是上述二者兼而有之,各壁均可发生,均 为多壁骨折。由眼眶的解剖特点可知,内侧壁最薄,骨折的发生率最高。本组显示,单纯及 复合内侧壁骨折共53例(64.63%),其次是下壁,直接骨折的好发部位是外壁和眶缘[3]。 3.2眼眶骨折的CT征象眼眶骨折的CT征象包括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1)直接CT征象为眶壁骨质的连续性中断、眶壁曲度异常和凹陷、骨缝分离。(2)间接征象包括下列改变:①眼外肌的增粗、肿胀、移位及嵌顿,以内直肌肿胀最常见,内直肌与眶内壁
7、间正常脂肪间隙变窄、消失;②6眶内组织疝入邻近副鼻窦内,以疝入筛窦最常见,表现为患侧筛窦塌陷、积液改变,其次为上颌窦,“泪滴征”是眶下壁骨折的特征性表现[4];③邻近鼻窦内积液(积血);④眶内及眼睑积气,积气一般发生在骨折后,比较隐蔽,当呼吸道压力增高时气体间歇 性进入眶内及眼睑所致,提示眶壁存在裂隙性骨折[5]。⑤眼眶容积扩大、眼球内陷、复视 或运动障碍。⑥眼球内及球后出血、视神经增粗。⑦当内侧壁骨折无明显移位时,应比较双 侧眼眶内侧壁相应部分至中线间的距离,如双侧差值在2~3mm以上,高
8、度提示有内壁骨折 的存在[6]。 3.3眼眶骨折CT扫描方法的选择轴位CT扫描可直接显示眶内侧壁和外侧壁骨折,还能显 示眼球、眶内出血、气肿、视神经改变,以及眼睑及眶周软组织形态;冠位CT扫描能清晰显 示眼眶四壁的改变及眼外肌形态,显示眶内软组织的移位和眼肌嵌入的程度,可确定骨折的 大小、位置及移位情况,更全面了解骨折情况[7],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因 此,我们认为应该把轴位扫描加冠位扫描作为常规扫描体位,必要时加矢状位CT扫描,以 解骨折的范围及深度。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