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27918
大小:59.6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1
《白线疝五例误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白线疝五例误诊分析【关键词】白线疝;误诊 白线疝发生于腹中线的白线上,亦称腹中线疝。因脐上白线较宽,故多见于上腹部,又称上腹疝。本病并非罕见,其真实发病率远比临床统计资料多。但因肿块一般较小,无症状者多,常被医生和患者忽视,术前常误诊为“脂肪瘤”、“纤维瘤”等。我院外科2000年10月~2007年10月间手术治疗被误诊的白线疝5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结合临床资料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男1例,女4例,年龄45~68岁。5例均发现腹壁可复性肿物,2例伴有腹痛、消化不良,其中1例伴有恶心呕吐。体检发现5例均在腹白线处有肿物,肿物均位于脐以上部位,直径0.5~4.0cm。肿物于站
2、立时出现,平卧时自行消失或用手推可还纳,还纳后可扪及疝孔,在突然用力鼓气或咳嗽时有冲击感。术前误诊为脂肪瘤4例,纤维瘤1例。治疗情况:5例均未考虑白线疝而在门诊行局部浸润麻醉下手术治疗,予回纳疝内容物,完全切除疝囊后,4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间断缝合腹横筋膜,间断重叠缝合腹白线间隙,分别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讨论3 白线疝多见于上腹部,因此也称为上腹部疝。腹白线由两侧腹直肌鞘于腹正中线相互交织而成。脐上白线较宽,脐下白线狭而坚固。因此白线疝好发于脐上,多系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白线疝发病率大约0.3%~5%[1],常见于20~50岁青壮年,大
3、多数患者因肿块较小又无症状而未能诊断,因而临床报道也不多,一些临床医师对此病认识也不足,常使诊断有一定的困难,白线疝易被误诊为脂肪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腹前壁浅表良性肿瘤。发生嵌顿则与阑尾炎、消化性溃疡及胆道、胰腺疾病等混淆。本组5例在术前被误诊,主要原因是其临床表现的不典型和多样性,我们认为对位于腹中线上的肿块,应考虑白线疝的可能,如腹中线上不能回纳的肿块伴有疼痛,应怀疑白线疝有嵌顿或绞窄,B超检查或拍摄腹部侧立位平片有助确诊。如仍然难以确诊,应尽早手术探查以防止发生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后果。治疗上对于小而无症状的白线疝不必手术,症状明显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切口采用纵切口和横切口均可,纵
4、切口可上下延长比较方便,用于疝囊比较大或多发性白线疝需同时手术的病例,当需彻底修补时可显露白线全长。横切口不能任意延长,适用于白线疝较小或肌肉不发达的病例[2]。对直径超过33cm的疝,可用疝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本组病例中5例均采用纵切口。手术是否切除疝囊,一直倍受争议,对于无张力疝修补术,切除或不切除疝囊对预后影响不大;对不用补片的疝修补,最好切除疝囊,方法是先将疝的内容物回纳,不能回纳时可于疝囊颈部分离疝内容物,将疝内容物送回腹腔后再将疝囊自颈部切断缝扎[3]。若疝囊颈部的囊壁较薄分离困难时,可将疝囊壁连同腹壁筋膜一并缝合进行修补。对于缺损比较大的或筋膜较薄弱者可参照Shouldice
5、方法行单纯横行重叠修补。本组5例均采用单纯直接修补,取得满意效果。【参考文献】 [1]王利会,宁莫凡.白线疝(附46例报告)[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18(4):396. [2]焦学信,刘古霁,秦净.白线疝26例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19(2):100-101. [3]许永,杜旭群,Ramadhan.白线疝20例诊治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8):755.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