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提纲教育心理学小学及幼儿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教育心理学小学及幼儿

ID:36523499

大小:114.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11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教育心理学小学及幼儿_第1页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教育心理学小学及幼儿_第2页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教育心理学小学及幼儿_第3页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教育心理学小学及幼儿_第4页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教育心理学小学及幼儿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提纲教育心理学小学及幼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复习知识要点-33-第一部分说明一、本课程教学及复习要求的层次:[识记]是指学员通过学习能知道名词、概念、原理的基本内容,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包括必要的记忆,即能回答“是什么”。[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为全面的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把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和联系,即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简单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单一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教学中的一般问题,能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综合应用]在“领会”和简单应用的基础上,

2、能综合运用多项教育心理学原理分析教育教学中的较复杂的问题,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方案,即能回答“怎么办”和“如何做”。二、本课程学习教材:《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合小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三、本课程命题的要求:1.本课程的命题,应根据大纲的规定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33-2.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

3、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3.试卷的难易程度合理。不同难度试题的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40%,较难占25%,难占15%。注意:试题的难易和能力层次要求不是同一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4.本课程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四、本课程重点内容结构1.重点内容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章。2.不考内容十一章第二节、十四章、十五章第一节。-33-第二部分各章的知识要点第一

4、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l识记: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l领会: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A.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素,任何教学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B.教师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也是教育心

5、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C.教训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33-D.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E.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A.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

6、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C.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在学与教过程中,上述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33-第二节教育心理学作用l领会:教育心理学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

7、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l识记: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教育心理学诞生。2.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l领会:教育心理学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

8、概述l识记:-33-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