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

《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

ID:36518522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_第1页
《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_第2页
《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_第3页
《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_第4页
《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庄子》和《楚辞》中的“渔父”形象研究(2012-12-3118:19:56)转载▼标签:杂谈来源:http://52096.eduol.cn/archives/2008/597967.html摘要:《庄子》、屈原的《渔父》篇是“渔父”形象.的起源。考察两篇文章中“渔父”形象.的内涵。思想内涵,对于研究古代文人心理、考察隐逸文化都具有深刻的意义。关键词:渔父抽象具象平衡在中国古代文学塑造的众多形象中,渔父的形象最为文人们青睐,尤其是失意落魄的文人。由他们塑造的渔父形象共同建构了我国独有的隐逸文化。因此,要考察隐逸文化,研究古代文人心理,就有必要对渔父形象做一番探讨。本篇文章拟就《

2、庄子》、《楚辞》中的作为渔父形象源头的渔父形象作一番考察。处于抽象具象动态平衡中的渔父形象当我们比较《庄子》、《楚辞》的《渔父》篇时,会发现这两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两篇文章都是用对话构成,结构相似。以对话体或是设为问答为文,自战国以来,就为文人们广泛采用。他们喜欢假设宾主,互为问答,问为启,文章重心在于主的答,或抒发心中愤懑,或寄托情思,或阐发哲学见解。著名的篇章如东汉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等都采用这一形式。而与楚辞创作时间最为接近的楚辞的另一创作者宋玉,也有许多采用了这一形式,如《高塘赋》、《神女赋》、《对楚王问》等,在对这种形式本身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主客

3、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客为次,在对话中只起引起话题的作用,而客的回答才是文章的重点。这样的一种不平衡关系,其实正是作者刻意追求的,而在《楚辞》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不妨引用一段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渔父莞尔而笑,鼓渫而去,乃歌曰….从这段对话里,我们可以看出以下两点:1,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实质是一场交锋,一场不同人生观、价值观或者世界观的交锋[1]。渔父的“不凝滞于物”、“与世推移”、“众

4、人皆浊则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则哺其糟而啜其醴”等等语言的表述体现的正是典型的道家思想;而屈原的“宁葬身鱼腹”也不能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体现了屈原“濯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格,同时也是他一生执着追求和保持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2,文本叙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去目的完全是为了彰显屈原的人生抉择,也就是说文本在屈原与渔父之间是偏向于屈原的。正如宋朝洪兴祖在其《楚辞补注》中所说的“假借问答以寄意耳。”其“意”即在于彰显屈原的人格魅力。虽然渔父文本的倾向如此,我们却要把关注给予渔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楚辞》《渔父》篇中的渔父是一中象征,一种隐逸的象征,是隐逸思想或者说道家处世

5、哲学的具象化,在这一层面上,可以说渔父形象是抽象的,是理念的代表。但是这样的理念却是和渔父这一人物结合在一起的。捕渔作为一种职业,有它独特的环境工作条件和特有的情趣,因而渔父形象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感性内容。从“莞尔而笑,鼓渫”而去可以见出远离世俗的超脱,从“沧浪之水”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和“渔父”这个名词有关的许多感性内容,如声音:唉乃一声山水绿,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给渔父中的渔父形象作这样的阐述:他是抽象和具象相统一的人物形象,随鉴赏者或阅读者体验的不同,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类似的情形同样出现在《庄子》《渔父》篇中。《庄子》《渔父》篇里的渔父也是代表着道家思想,和之相对应的则是

6、儒家创始人孔子。文本通过叙述渔父与孔子之间的对话,让渔父道尽道家虚静无为的观念,而秉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人生价值观的孔子则为渔父的思想所折服,并尊渔父为圣人。很明显,文本是倾向于渔父的。苏东坡也持有这样的观点,认为“此篇若真诋孔子者”[2]。与《楚辞》中的渔父不同,本篇对渔父形象的描绘用了不少笔墨。如写渔父“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距陆而上,左手据膝,右手持颐”等等。因此,《庄子》中的渔父比之《楚辞》中的渔父形象更为饱满。渔父形象的影响及演变《庄子》和《楚辞》中抽象和具象相统一的渔父形象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渔父本身的洁身自好,他的“和光同尘”、“与世推移”,他的优游山

7、水之间,没有世俗的纷扰,保有一分本我或“本真”的状态,令后世的文人神企羡之。他们或咏以诗词,或布之以画,表达他们这种心情。我们注意到,在诸多描写渔父的篇章中,创作者们大都是取渔父形象本身的感性内容而更换其抽象的哲理,或价值观念,也就是借渔父这一旧瓶装自己胸中的“酒”,如柳宗元的《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晚汲清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在这首诗里,诗人描绘的渔父的生活,在我们鉴赏《庄子》或《楚辞》的《渔父》篇时,同样能够通过我们对渔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