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

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

ID:36516412

大小:20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5-11

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_第1页
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_第2页
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_第3页
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_第4页
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附件一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宏观背景研究本专题研究拟从区域角度对江阴市新中心区城市设计提供宏观的背景分析,使城市设计更加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宏观背景分析以定位、定性、定量、定序为手段,在区域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推荐其中一个方案。121世纪江阴的城市特征与功能定位1.121世纪江阴城市的特征1.1.1城市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高度信息化的中心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21世纪人类即将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城市也将从传统的以工业作为社会发展动力

2、的工业城市发展到以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的信息城市。我国虽然由于生产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进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可能会落后一段时间,但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预计到2030年城市将完全被置于信息化的机制下。江阴地处我国最为开放、最为先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且毗邻上海浦东这一未来的国际信息中心,接受和吸收其信息辐射便捷,江阴将发展成为信息传递的节点和中枢。江阴信息港和信息高速公路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26江阴城市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老城区城市活力得到加强,用地功能得到调整和发展

3、,基础设施和危旧房得到改造;沿江经济开发区得到充实和提高;介于老城区和开发区之间的城东新区按照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建设成布局结构合理、交通网络先进、基础设施完善、通讯系统便捷、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新区。老城区、开发区和城东新区既是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又是江阴城市有机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1.1.2城市重心东移,向跨江城市、多中心城市发展。纵观江阴的发展历史,城镇的发展受长江和锡澄运河物资集散的影响,呈现出由西向东推进的过程。这正符合河港城市

4、在跨跃江河"门槛"发展前由上游到下游、由浅水向深水的渐进式演变方向。这一趋势表明河港城市的空间布局形态受港口的指向性明显,即与港区的交通集疏运条件、港区服务腹地等密切相关。作为江阴港城发展动力的深水港口、滨江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等都在下游,由此可见城市将向下游发展,江阴城市的重心将东移。江阴市区滨长江,与靖江市隔江相望。长江既为江阴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但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又成为发展的"门槛"。位于江河岸边的河港城市,一般是先在江河的一侧发展,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彼岸用地的潜在优势和城

5、市经济社会对它们的追求,会跨跃"门槛",在江河两岸发展,成为跨江城市。而每座跨江大桥的建设对江河城市来说都是跨跃一次"门槛"。江阴与靖江历史上就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随着大桥的建成,客观上将使南北两座城市联成一片,两地的联系也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最终江阴和靖江将发展成为一个跨江城市。26当今城市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中心作为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节点,有相当高的集散能量,并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带动附近区域的发展。江阴老城中心呈"T"字形沿人民路和虹桥路分布,主要商业设施沿此一线高度集中,占

6、全市域销售量60%以上的商品在此销售,地价在此达到了峰值,并向外围逐级递减。从现状发展来看,老城区商业设施已达到一定水平,随着城市的发展,必然要跨跃城市发展的"门槛"界线,在城市外围产生新的集聚,形成新的商业中心。而商业的发展必须在产业先行,居住配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一定的商业气氛,才能带动新的商业中心的发展。因此江阴城市将逐渐在老城区外围形成一个产业集聚、居民住宅和商业设施配套的新中心,与老中心共存形成城区多中心的发展形势。随着大桥的建成,老城区与开发区之间长江大桥两侧将形成为联系老城区与开发区的城

7、东新区。这是城市形态演变的必然趋势。1.1.3城市中心区"退二进三"的进程完成,将以第三产业为主。21世纪的信息城市,信息产业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能耗低,效率高,效益好,地租承载力强,将超越城市中心原有地其他产业。从产业演进的规律看,江阴市域目前产业结构向着以信息产业为特征的以第三产业占主体的"三、二、一"结构演变。目前城市中心区"退二进三"的进程已经启动,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升级,向信息化方面迈进,第三产业将逐渐发展成为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主导力

8、量,城市中心区也将成为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场所。江阴作为一个经济类型众多的城市,改革开放以业,随着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和提高,以及城市开放度的扩大,城市职能结构已进入快速变化时期。从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表1江阴市主要历史年份三产结构表26类型GDP构成(%)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80年15.4366.2818.291990年15.1167.8617.031997年5.7260.0834.20资料来源:江阴市历年统计年鉴的比重看,经济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