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

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

ID:36512502

大小:2.21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_第1页
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_第2页
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_第3页
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_第4页
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_以南京市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6卷第3期政治哲学社会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16No32010125新城住区邻里交往问题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杨卡(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北京100091)摘要:随着大都市的不断扩展,中国新城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新城住区中邻里交往淡化的问题也开始凸显。文章以中国大都市郊区新城这一特殊城市地域的居民为主要对象,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研究新

2、城住区邻里交往的状况和影响因素,并探讨改善新城社区邻里关系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新城居民的邻里交往水平和他们的收入水平、在新城的居住时间以及对于新城居住环境状况显著相关;增加居民对新城空间的认知、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和交往空间可以很好地促进新城住区居民的邻里交往。关键词:新城;邻里交往;影响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31(2010)03012506城市居民的邻里交往是城市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单元在空间地[1]域的基本网络,邻里交往可以看作住区活力

3、的重要基础和表征指标。影响居民邻里交往的因素很多,其中住区的发展特征非常重要。中国大都市的主城区[2]内,一般还存有大量的单位制社区,在这样的社区中居民有着相似或相近的职业和工作单位,彼此之间有着较强的联系,甚至大都熟悉或认识,因此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较高。随着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和单位制度的解体等一系列制度性的变革,单位居民的空间迁移过程和社会流动过程也相伴进[3]行。如今在商业开发的带动下,新城住宅区基本上由经济同质的人群构成,传统邻里在空间与人员构成上的丰富性与认知性消失,传统的社区关系

4、已发生质的改变。学者们对主城区的研究表明,尽管是旧的住区,居民邻里关系的表面化和浅[4]层次现象也很明显,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居民自身习惯和心理需要的变化,也包括城市背景、住区人员构成、社区设施和住房形态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居民邻里交往的程度、形式、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改善居民邻里交往状况,促进社区互动的研究也表明,完善的物质空间环境条件并非改善城市住[5]区邻里互动及人际关系的决定因素,还需要从社会空间要素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新城住区和主城住区的发展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从主导因素到形成过[

5、6]程都有着各自的特征。西方学者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也提出,中心城市和郊区的城市生态可以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现象,中心城市的生态结构随时间而加剧了异化,郊区则发展成为主要受社会地位因素支配的、更加一体化的生态结构。因此,针对新城住区的邻里关系研究十分必要。收稿日期:2009-10-21作者简介:杨卡(1980),女,河南南阳人,国际关系学院讲师,人文地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和城市规划研究。126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6卷第3期

6、对城市居民邻里交往的研究涉及社会学、管理在对南京新城居民的问卷调查中,约有25.3%学、建筑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从不同侧面研的新城居民表示不认识自己的邻居,52.4%的居究可以更好地把握居民邻里交往的影响因素,从而民表示认识自己的邻居,基本没有交往,仅有找到多种途径来优化社区邻里关系。笔者采用社会22.3%的居民表示认识自己的邻居,并有过交往。调查的方法,在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新城区在向邻居求助情况的调查中,30%的居民表示从不发放问卷902份,回收有效问卷810份。其中:

7、男性向邻居求助,41.2%的居民表示基本不向邻居求助,58%、女性42%;年龄小于30岁的占42%,30~5027%的居民表示有时会向邻居求助,另有1.8%的居岁占47%,50岁以上的占11%左右;东山约53%、民表示经常向邻居求助。由此可见,新城居民的邻江北32%、仙林15%。里认知水平总体上较低,邻里互助也比较少。一、新城居民的邻里交往程度二、新城居民邻里交往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新城居住小区建设中,单位制的作用已影响居民邻里交往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包含经非常微弱,居民离开熟悉的邻里环境,进入构成多建

8、成环境、社会结构、行为特征等多方面内容。笔者元的新建小区,以同事等熟人为主的邻里形式被逐选取可量度的部分因素进行调查,运用非参数检验渐打破。在这一过程中,邻里网络不再以单位的同考察它们与邻里交往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城居民事网络为基础,而更倾向于以共同爱好、社会认知等的邻里交往和居民对小区的评价、居民对新城居住纽带形成的交往网络,在这种状况下邻里之间的认环境的评价、居民的收入水平在0.01水平下显著相知程度、交往内容、交往频度和深度都发生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