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某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ID:36511959

大小:1.77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11

某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_第1页
某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_第2页
某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_第3页
某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某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南公路2015年第4期西南公路泥化夹层饱水后泥化夹层饱水前泥化夹层饱水前,PGA从0.1g至0.21g时拉筋轴力450增长较显著,0.21g至0.3g时增长缓慢;在泥化夹层饱水后,则相反。PGA=0.3g时泥化夹层饱水前锚索某斜坡变形破坏机理分析及稳定性研究(kN)预应力的损失值为6.2%,泥化夹层饱水后为40012.2%,分析其原因为边坡泥化夹层饱水后其抗剪锚索轴力最小值强度及摩擦系数减小,在地震作用时层与层之间的颜廷舟 岳 敏 黎 明350滑动增强。(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湖北武汉 430051)0.10.20.3激振加速度峰值(g)(2)L3的最大值在泥化夹层饱水前随着输入(b)锚索轴

2、力最小值地震波峰值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泥化夹层饱水后其【摘 要】本文以某高速公路的斜坡变形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工程地质特征、位移监测数据及诱发增长值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的增加而基本不变;泥图10 锚索轴力变化(L1)因素,阐明了斜坡变形破坏的机理;建立二维地质模型,使用FLAC3D软件对斜坡自然、前缘开挖、降雨等化夹层饱水后锚索预应力损失值大于泥化夹层饱水泥化夹层饱水后泥化夹层饱水前状态下的位移场与应力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对斜坡变形破坏机理进行验证的同时预测了斜坡变形破坏的发400前,最大损失值为39.3%。展趋势;根据稳定性分析的结果,为斜坡治理提出了合理的工程方案。(3)泥化夹层饱水后L4的

3、轴力增加值大于泥【关键词】斜坡;二维模拟;破坏机理;稳定性;治理(kN)350化夹层饱水前。【中图分类号】P642.2【文献标识码】A3003 结 语23锚索轴力最大值1本文设计并完成了1:30尺寸的含泥化夹层的公1 工程概况#2505裂缝0.10.20.3ZK9°路反倾岩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ELCentroZK10°激振加速度峰值(g)斜坡体横宽约140m,纵向长约265m,变形体ZK7°ZK8°地震波、汶川-清平波和人工波作用下,预应力锚索ZK6°(a)锚索轴力最大值厚约7.0~23.0m,平均厚度约19m,变形体体积约#裂缝4#裂缝(杆)拉筋轴力的动力响应规律,通过分析实验数ZK

4、3°353围泥化夹层饱水后泥化夹层饱水前6.5×10m。斜坡在平面上呈“葫芦形”,长轴方向3形体范300据得出以下结论和工程启示:坡变斜ZK5°与正北方向基本一致。斜坡东西两侧有两条冲沟发奕家坡四(1)在输入地震波PGA≤0.3g时,不同高程组(kN)育,东侧冲沟中后部已下切入基岩一定深度,前部250ZK2°#处拉筋轴力地震响应的最大值均随着输入地震波1裂缝被公路弃方充填,填方厚度约4m;西侧冲沟中上部#PGA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不同烈度下含水量变化对2裂缝ZK4°200亦有基岩出露,已下切一定深度,沟内植被茂盛。1锚索轴力最小值其增长值大小影响显著,在相同地震波激振下,其2ZK1°150两条冲

5、沟在斜坡前缘交汇,将斜坡切割成独立的地0.10.20.3增长值也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图1 斜坡变形体平面图激振加速度峰值(g)质体,自然状态下斜坡前缘基岩未出露。斜坡变形(2)拉筋预应力的损失值随着高程的增加而(b)锚索轴力最小值体地层主要由第四系地层和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的现场调查以及位移监测工作,基本上掌握了斜坡增大,锚索抗滑桩上L1的预应力损失值随着输入地图11 锚索轴力变化(L3) (S1lm)页岩构成。地下水位于斜坡变形体中上部的变形破坏特征如下:震波PGA的增加而增加,第一级边坡顶部L3的锚索埋深约12.0~19.0m,埋深较大,但于不稳定斜坡(1)斜坡变形方向泥化夹层饱水后泥化夹层

6、饱水前预应力损失值曲线随着输入地震波峰值的增加有收300体前部埋深浅,约1.0~3.5m。含水层主要为角砾通过地表水平位移方位合成显示,斜坡地表各敛趋势;泥化夹层饱水前测点L1、L3处拉筋的预(kN)del200土、碎石土层和强风化页岩。角砾土(Q4):稍监测点的位移方向基本一致,约NE20°,与斜坡前应力损失值均小于泥化夹层饱水后。密,厚度4.7~11.1m。碎石土(Qdel):密实,厚缘公路路线走向近似正交。深层位移和方位显示斜(3)第二级边坡上L4的锚杆轴力值并不是随4100度1.0~13.8m。页岩(Slm)强风化层厚4.3~坡滑带内部的运动方向在10°~29°之间,总体运动锚杆轴力最

7、大值着输入地震波PGA的增加而增加,其值在输入地震1014.8m,产状为5°∠11°。斜坡形态如图1所示。方向与地表位移表现出了较强的一致性。因此,确0.10.20.3波PGA=0.3g时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小;泥化夹层激振加速度峰值(g)定斜坡的整体变形方向约为NE20°,同时也可以说饱水后锚杆轴力的增加值均大于泥化夹层饱水前。图12 锚索轴力变化(L4)2 斜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明斜坡变形与前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