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511454
大小:588.0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11
《技术潜在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鬻囊簿黼辚攥鬻鬻鬻簇鬃麟鬻鬻鳓戮麓簿鞲委万方数据企业信息技术潜在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分析TheElementsAnahysisPotentialAbsorptiveCapacityofFirms’InformationTechnology宁东玲1·2高俊山1(1.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2.云南财经大学昆明650221)摘要基于Zahra和George的吸收能力雏度划分方法,识剐我国企业信息技术潜在吸收能力的主要组成-t-i",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组成要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先验知识、学习强度、组织结构、管理支持和知识相似5个组成要素对于我国企业信息技术潜在吸收能力具有重
2、要的作用。关键词潜在吸收能力信息技术采纳信息技术结构方程模型中国分类号F270信息系统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社会、技术和组织等多方面的影响,是一个社会一技术系统。信息系统投资要想获得成效,并体现其战略价值,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应用信息系统的能力。企业投资大量的资金用于信息技术,然而绩效却相差很大,原因在于企业对于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过程中的能力有所不同,这种能力就是吸收能力。如何使信息技术被组织真正采纳,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长期以来,研究者对吸收能力的研究多着眼于吸收能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和产出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对吸收能力还没有形
3、成一致的认识,因而对其定量的研究较少。吸收能力的测量对于吸收能力理论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吸收镜力理论的扩展和应用。吸收能力的多维度构造使吸收能力的测量更加困难。目前,国外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已经对吸收能力作了大量的实证分析,而国内学者对吸收能力的研究主要停留在概念的介绍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上【l~,2J。目前,要使吸收能力的理论对管理实践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需要对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1潜在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Zahra和GeorgeDl综合Cohen和Levinthal、Kim、Mowery和Oxhy【4q1的观点从动态能力视角以过程的观点提出吸收能力是通过对组织
4、一系列惯例和过程,获取(acquire)、消化(assimilate)、转化(transfoml)和应用(exploit)知识从而产生的动态的组织能力。Zahra和George的吸收能力理论没有针对信息技术,但是却是我们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技术的吸收能力就是组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对组织一系列惯例和过程,获取、消化、转化和应用信息技术从而产生的动态的组织能力。它包含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两个维度。企业具备信息系统的潜在吸收能力,仅仅表明企业具备实施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企业实施信息系统一定能够成功。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是相互补充的,共同存在于企业中,是存
5、在必要但不充分的关系。企业信息技术的吸收能力体现在信息系统吸收过程的采纳和使用阶段中,对于信息技术的吸收能力的研究必须打开吸收能力的“黑箱”,深入分析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潜在吸收能力是企业在外部环境中搜寻知识,获取和消化外部知识的能力,包括获取能力和消化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迅速捕捉外部环境的机遇,善于获取和消化有jfIf于企业发展的知识和技术,使得知识和技术在企业内部得以共享和利用,使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但是并不能够确保组织成功地应用知识。潜在吸收能力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先验知识、学习强度、组织结构、管理支持、知识相似。它们的关系如图1所示。燃l{I
6、}捉吸收能力的组l成要素1.1先验知识企业的先验知识是企业吸收新知识的基础,既包括基本技能、工作经验、共同语言,也包作者简介:宁东玲,女。1975年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学与管理理论;高俊山,男。195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囱鬻麟霉鞴黼黼麟鬻慧麟鬻鬻鬻篓囊蘸;麟黼蘸万方数据括行业内部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最新知识【3J。先验知识反映了企业拥有关于信息系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内涵,其内涵影响到对于吸收新知识的态度,同时也会扭曲企业对于新知识未来潜力的判断,也会决定企业所获取外部知识的水平和将来的创新路径和深度。先验知识的广度决定了企业搜寻和获取外部知识范围的能力,其深度则会影响
7、潜在吸收能力提高的速度。先验知识决定了吸收能力的路径依赖性和积累性的特点,从而使企业往往在已知或既定的领域范围内开展各种活动;在企业的先验知识无法涉及的领域,企业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学习成本。由此可见,先验知识指引和制约了吸收能力的发展。1.2学习强度学习强度是企业投入在新知识吸收上的努力程度,包含了组织的奖惩制度和技术学习。企业投入于新知识的强度越高,新知识的学习效果越好。如果仅仅强调先验知识往往会使企业陷于被动的局面,因而,企业还需要积极获取新知识,需要激发企业的知识获取欲望。事实上,无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