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

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

ID:36511157

大小:64.1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11

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_第1页
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_第2页
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_第3页
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_第4页
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东垣升阳法之研究概述摘 要:李东垣升阳法是东垣创立脾胃内伤学说基础上形成的独特治法,是东垣以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在治法层面的突出表现,从古到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升阳法作为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部分,其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治法肇始于仲景《伤寒杂病论》,历经唐宋时期的探索和学术积淀,至金代李东垣《脾胃论》问世,升阳法的理论、具体治法和临床应用等,初成体系。关键词:李东垣升阳法具体分类  升阳法始萌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形成于金元,完善于明清。《内经》对脾胃之生理、病理论述极为详尽,为升阳法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至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顾护脾胃之重要性及

2、其处方用药对脾胃病之治疗,多启迪后人。东垣著《脾胃论》及《内外伤辨惑论》,对脾胃之功能特性及与其他脏腑之内在联系无不详尽论述,倡饮食劳倦之因,辨内外伤感之异,创益气升阳等法。自此脾胃学说及升阳法始自成体系,确立了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升阳法其理论滥觞于《内经》,治法肇始于仲景,至李杲《脾胃论》而形成。一、李东垣升阳法的理论基础——“脾胃内伤”说6  李杲精研《内经》理论,师承张元素脏腑辨证方法,通过对脾胃内伤的临床实践,对脾胃在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和阐发,并对内伤脾胃的病变提出了完整、系统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李东垣根据“脾阳升则阴火降”,创“补中升阳”治疗

3、方法,主用益气升阳,少佐甘寒泻热,治脾胃内伤,阴火上乘之见身热而烦,头痛而渴等证。综上所述,脾胃学说与治法至李东垣而系统建立;脾胃之病机经过李东垣阐发而愈明确;脾胃之治疗经李东垣发展而更加丰富。1、元气充足,脾胃为本  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故元气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而脾胃为元气之本,对元气的盛衰,起着决定性作用。东垣在引申和阐发《内经》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之后,在其所著《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中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1]”,《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

4、由生也。[1]”这里强调的是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这也是东垣内伤学说的基本点。阐述了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人体之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脾胃升清降浊以滋润之,即脾胃为后天之本。2、精气升降,脾胃为枢  李东垣根据“天人相应”6之理,认为五脏之中,心肺在上,上者宜降;肝肾在下,下者宜升。脾胃居中,通上连下,为精气升降之枢纽。可见脾胃健运,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与膀胱。若脾胃升降失常,则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变。李杲特别强调生长和升发的一面,他认为只有谷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生机才能活跃,阴火才能潜藏。若

5、谷气不升,脾气下流,元气将会消沉,阴火即可因之上冲而产生各种病证。3、内伤热中,阴火为论3.1阴火的概念与辨析:  李东垣明确了阴火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之火,非为从外感受之火,阴火乃内生之火。《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日:“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1]”《内外伤辨惑论·饮食劳倦论》云:“苟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优恐,劳役过度,而损耗元气。既脾胃虚弱,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能两立,一胜

6、则一负。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肝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2]”。总之,阴火乃饮食劳倦、情志内伤、脾胃虚损所致之内生虚火,有虚有实,可见于各个脏腑,阴火为脾胃气虚的内伤发热。气虚不足,清气下陷,下焦阴火升腾作乱致内伤发热,此为阴火的概念。3.2阴火的病因病机:  第一,饮食不节。脾气虚弱,则肢体倦怠,腹胀纳少,大便溏薄;胃失降浊,则浊气阻于中焦而生热。  第二,劳倦过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曰:“形体劳役则脾病。……脾既病,则其胃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1]”又曰:“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6说明了劳役过度损伤脾胃,致使阴火上升沸腾而发病。  第三,情志内伤。喜怒忧

7、恐过度,耗损元气,火与元气不两立,心火独盛,火盛则乘其土位,更伤于脾胃,导致元气更虚。3.3阴火的症状:  阴火的临床特点如《脾胃论》云:“脾证始得,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1]”“阴火”还有各种表现,如《兰室秘藏·劳倦所伤论》云:“夫喜怒不节,起居不时,有所劳伤,皆损其气,气衰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3]”。内科疾病中的许多其他见证,如肢体麻木,头痛、腰痛、大小便不利等,也是阴火的表现。五官疾病中有因心事烦冗,饮食失节,劳役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