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ID:36471916

大小:372.9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1

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_第1页
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_第2页
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_第3页
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_第4页
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年第4期西南公路XINANGONGLU仰头山隧道岩溶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汤晶夏丁吴银亮(1.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2;2.黄冈市公路管理局湖北黄冈438000)【摘要】仰头山隧道位于重庆市渝东南山区,隧道围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溶发育。本文通过对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隧址区岩溶野外调查资料,着重论述了岩溶的发育形态特征及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岩溶发育对仰头山隧道的影响。据此可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指导隧道后期施Y--.~L安全运营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仰头山隧道;岩溶发育规律;影响研究【中图分类号】U459.2【文

2、献标识码】A10.25m,高5m,双洞相距20--40m,左线起止里程桩O引百号8+175(13十560,长5385m,进口设计隧道路面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岩溶区,特别是西高程645.227m,出口设计隧道路面高程622.443m。南地区碳酸盐类岩石出露面积达41.05万km,是世轴线方向75~.-95。,最大埋深466m,坡度1%1.52%。界上最大的岩溶连续带,重庆市碳酸盐岩出露面2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积约3.91万km,约占幅员总面积(8.24万km2)的50%,主要集中分布于渝东北(其中包括三峡库区2.1地形地貌和渝东南各区市县)。本文研究对象为“黔恩高速仰头山隧

3、道隧址区属于构造侵蚀低中山~构造侵公路重庆段”上的仰头山隧道,该隧道地处重庆蚀溶蚀低中山地貌,严格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的控市渝东南山区。由于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易产生涌制,山体走向多与区域构造线一致,总体地势为北西突水闸、涌突泥、泥石流、涌砂、溶洞顶板坍塌及高、南东低。隧道穿越段地面山体高程多在860~大规模地面塌陷等,因此正确认识隧道岩溶发育特l130m之间,沟谷高程600m左右,相对高差260~征、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了解岩溶与隧道关530m之间,冲沟多呈“V”型,地形上表现为山顶坡系,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确保隧道工程、度较缓呈浑圆状,山坡陡缓相间,下部临近河谷地

4、段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坡体陡峻的特点。隧道轴线沿线山顶高程620~703m,最高点高程l130m,洞身最大埋深460m。1工程概况2.2地层岩性仰头山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洞隧道,单洞设计宽隧址区地层由新到老见表1。表1隧址区地层分布特征地层代号岩性特征厚度,m里程第残破积层Q4碎石土及粉质粘土0.2-10斜坡地带四冲洪积层Q砂砾石层夹粉质粘土2-12河谷两岸系冰水沉积层碎石土512黔江盆地【收稿日期】2014-09-05【作者简介】汤晶(1983-),女,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建设管理方面工作。141西南公路续表1中统巴东组第二段T

5、2b粉砂岩、页岩夹少量白云岩(灰岩)208~434出口外舟自谷地中统巴东组第一段r2b’灰岩、灰质白云岩67~84出口外舟自谷地下统嘉陵江组第四段T中至厚层状灰质白云岩、灰岩12O舟白谷地下统嘉陵江组第三段TJ中至厚层状灰岩,含燧石团块30o舟白谷地。=一下统嘉陵江组第二段T1j中至巨厚层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及灰岩互层70舟白谷地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一段TJ灰岩偶夹白云质灰岩150舟白谷地及出口处下统大冶组第四段Td钙质泥岩夹泥质灰岩,白云岩及竹叶状灰岩30-35隧道出口段下统大冶组第三段T.d3灰岩、鲕状灰岩含白云质165-l82下统大冶组第二段T。d灰岩,缝合线发育118

6、~212下统大冶组第一段T,d页岩、泥质灰岩20-24上统长兴组c中至巨厚层状灰岩,顶部泥质灰岩夹燧石团块97-134K12+80~K13+100上统吴家坪组w粘土岩,含硅质炭质页岩夹质灰岩,炭质单95层厚度5—15em,见3层炭质含量较高-99K12+750二~~~一一~一啉一叠下统茅口组P1I11以灰岩为主,上部含白云质夹燧石团块277-468K9+420一K10+140系中上部中至厚层状灰岩下统栖霞组P1q厚层状灰岩,下部泥质灰岩夹中47-68K12+0oO~K12+150下统梁山组Pl1上部薄层灰岩,下部石英砂岩,页岩1~11K10+700~K11+980泥盆系上统

7、水车坪组D3s石英砂岩夹页岩0-73K8+98、K10+880、K11+900志留系罗惹坪组Slr页岩,粉砂质页岩855~1147K8+175~K11+9002.3地质构造隧址区内广泛分布古生代沉积,岩性以碳酸盐隧址区构造形迹以北北东向褶皱为主,伴有少岩和碎屑岩两大岩类为主,兼有少许第四系松散堆量断裂构造。背斜褶曲紧密,向斜开阔宽缓,大致积层,为地下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构成碳酸盐岩构成隔挡式构造格局。向斜多为宽缓微向北倾伏式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种基本地向斜,背斜为不对称式背斜,南东翼陡、北西翼稍下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