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462548
大小:3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我们的小缆车电子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的小缆车哈市百利小学陈莹【整体设计与说明】一、教材的理解我们处在一个永恒运动的世界里,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我们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力。对力的研究,贯穿单元的始终。《我们的小缆车》是小学科学教科版第九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有两个活动组成:第一,组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在重力小车装置中,回形针有重量,绳子对小车可以产生一个拉力。改变回形针的数量,就改变
2、了重力的大小,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动的大小。接下来就可以用这个小车进行研究了。第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学生对运动和力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实验手段研究过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学生对运动的物体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有所了解的,但对静止的物体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不大清楚。本课中学生组装小缆车,重力的了解,对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猜测验证,学生是有生活经验基础的,但要帮助学生区分生活概念与科学概念,要通过活动探究,帮助学生建立改变回形针数量就是改变重力的大小,
3、也就改变了小车拉力大小的观念。二、目标的确立科学概念1.力能改变物体状态;2.给小车一个足够大的力能改变车的状态;3.重力可以让小车运动,重力也可以变为拉力;4.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验证观点;遇到问题尝试自己解决。教学重点:发现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关系。教学难点:建构重力的概念。教学准备:学生:实验小车一辆,细绳,回形针弯制若干,秒表。老师:课件,学生用材料一套。三、设计说明教材的逻辑主线
4、:运动与力――小车的静止到运动――一定的拉力――拉力越大,小车跑得越快――回形针的重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研究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一定的拉力,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是由回形针的重力提供的。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唤起学生关于小车运动与力的经验1.出示小车,问:老师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不松手的情况下,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如果我松手,猜一猜,小车会怎样变化?示范。观察到了什么?板书:动现在,还是要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但要从坡底运动到坡顶,你有什么办法吗?(拉推用手拉。。。)生活中,还会有更多的方法让小车动起来。那在这
5、些方法中,是什么让它们动起来的?如果不用手触碰小车,还有什么方法让小车动起来呢?生回答。那大家说的可不可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揭题。(二)安装小缆车,体验小车运动需要一定的拉力1.激发思维,提示指导大家说了这么多方法,现在,你能用这些材料让小车动吗?小组合作实验1)同学做实验很投入,你们组怎样做的?生边汇报边操作。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吗?(或挂回形针时有什么发现?)其他组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吗?预设:如果出现回形针数差距比较大。实验中有推小车等现象。进行挖掘背后的探究过程。2)观察到小车往哪个方向运动?(绳子的方向)绳子拉着
6、小车运动的力叫拉力。板书(拉力)回形针往哪个方向运动?老师用图板书出来。小车向绳子方向运动,回形针向下运动。板书(小车、桌子、绳子、回形针,画箭头图)3)挂两个小车能运动吗?挂一个呢?为什么?(力不够)看来要使小车从静止到运动需要(足够)的拉力。板书:足够拉力。【说明:交流活动指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验背后的探究过程,挖掘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指向了概念的建构,小车运动需要拉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拉力,并以图示帮助学生初步的完成小车运动-足够拉力-回形针数】过渡:刚才挂了足够的回形针使小车运动,有什么办法让小车运动得
7、快一些?回形针增加了,那绳子的拉力呢?【说明:安装一辆小缆车和测试几个回形针启动两个活动进行了整合,以学生的原有认知挂上重物小车就能运动为切入点,为学生主动探究搭好思维的脚手架。】(三)丰富体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活动二: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课件出示)1.师引:请你们推测一下,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得快慢有什么关系?生推测:拉力大,小车跑得快;拉力小,小车跑得慢。2.设计实验,检验推测问题:你们都这么认为吗?平时观察到的好像是这样。问题是能否通过实验测得数据来验证呢?1)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8、2)出示实验要求提示:实验一开始记录员先填好三次实验的回形针数A.每次实验记录表都有三个空格,为什么?(反复做,数据更准确,误差更小,如前面指出来了,不重复了。)B.坡底到坡顶,用到秒表,你们准备怎么规定?拿秒表要公正、准确的测时间,你们能做到吗?C.快慢顺序怎么判定?(算平均数,全部数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