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施工方案(I)

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施工方案(I)

ID:36433038

大小:808.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10

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施工方案(I)_第1页
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施工方案(I)_第2页
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施工方案(I)_第3页
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施工方案(I)_第4页
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施工方案(I)_第5页
资源描述:

《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施工方案(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土建工程第十标段范-区间轨排井降水井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目录一、编制说明3二、工程概况32.1工程概况3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32.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7三、设计思路及方案比选83.1设计思路83.2完整井降水与非完整井降水技术的比选8四、基坑涌水量预测及降水设计84.1基坑涌水量预测84.2降水井数量计算及布置94.3降水井结构设计9五、降水预测及降水动态控制105.1降水水位预测105.2降水动态控制11六、降水实验116.1、抽水试验井布置116.2、单井抽水试验126.3、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2、126.4、降水井实验结果13七、基坑降水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预测及评价13八、施工质量控制158.1降水井施工要求158.2钻探158.3井(孔)管安装168.4填砾与管外封闭168.5洗井与试验性抽水要求168.6排水含砂量要求17九、施工监测与降水维护179.1监测内容179.2监测要求179.3降水监测179.4降水维护18十、封井措施18十一、安全保证措施1811.1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体系1811.2安全体系1811.3安全自检制度1811.4用电安全防范措施2011.5起重作业安全防范措施2111.6机械安全防范

3、措施21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19页共21页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土建工程第十标段范-区间轨排井降水井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范-菱区间轨排井降水井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一、编制说明菱角湖轨排井降水方案设计主要由武汉华太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专业降水公司)完成,设计时根据地质详勘资料及在武汉同地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并采用天汉软件进行设计计算,施工前通过降水实验进一步进行降水方案的优化。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的周围环境资料及工程地质详勘报告;(2)《范~菱区间轨排井围护设计图纸》;(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4、);(4)《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5)《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二、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范湖站~菱角湖站(菱角湖路站)区间线路从范湖站出发,沿马场角小路,横穿新华西路、唐家墩路,至菱角湖公园,然后进入原图书大世界,下穿至长江日报路,进入设在公汽一公司522停车场的菱角湖站,起点里程右DK17+523.000,终点里程DK18+933.700。区间总长约1410.7m。在右DK18+320.509处设有轨排井兼盾构井(内兼设联络通道和泵站),起点里程为右DK18+3

5、04.908,终点里程为DK18+336.109。轨排井采用明挖法施工,轨排井在铺设完成后回填。轨排井大小约为31.2m×31.1m×20m,坡率4‰,左线为3.981‰,基坑坑开挖面积970㎡。菱角湖轨排井基坑围护结构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地连墙深度34.2m)加内支撑的支护体系(第一二道为混凝土支撑、第三四道为φ609钢支撑),采用明挖法。基底已揭露承压含水层(基底位于粉细砂层中),为避免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流水、涌砂险情,需对场地地下水进行有效治理,其治理办法采用管井降水措施。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2.

6、2.1地理位置风井位于新华路东侧的空地内,周边基本无建(构)筑物;主要有菱角湖位于风井东南象限内,马场角新型管材市场(两层楼房)位于风井西南侧。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第19页共21页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土建工程第十标段范-区间轨排井降水井专项安全施工方案2.2.2工程地质在场区最大勘探深度范围内,根据钻探资料、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成果分析,场区土层除上部为填土层外,其下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的粘性土层、砂层、中粗砂夹砾卵石层,下伏基岩为白垩-下第三系东湖群(K-E)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及志留系(S2f)的砂岩。根据年

7、代、成因、土层结构特征及强度上的差异,场地土自上而下可分为4层,其中(3)层分四个亚层,(4)层分三个亚层,(15)层分三个亚层,(20)层分两个亚层。具体场地岩土层构成与特征如下:1)、填土(1)杂填土(地层代号(1-1)):杂色,湿,压缩性不均,含有较多的砖渣、碎石等建筑垃圾,局部夹有少量的粘性土,部分地段为淤泥质土,力学性质不均,工程性能差,硬杂质局部含量超过50%,堆积年限小于10年,层厚1.2~7.1m,场区均有分布。(2)素填土(地层代号(1-2)):黄褐色及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部分地段为淤泥质土,局部

8、含少量碎石、砂土,结构松散,力学性质不均,厚度1.0~1.7m,场区局部地段分布,堆填时间小于10年。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Q4al)层(1)粘土(地层代号(3-2)):褐黄~褐灰色,饱和,可塑状态,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较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其厚度0.7~4.3m,平均厚度1.9m,层顶标高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