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土墙裂缝处理技术交底书

挡土墙裂缝处理技术交底书

ID:36426197

大小:4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挡土墙裂缝处理技术交底书_第1页
挡土墙裂缝处理技术交底书_第2页
挡土墙裂缝处理技术交底书_第3页
挡土墙裂缝处理技术交底书_第4页
挡土墙裂缝处理技术交底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挡土墙裂缝处理技术交底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施工技术交底书编号:2013年7月16日工程名称路基工程分部工程路基防护分项工程K55+348~K55+360.6右幅左侧衡重式路肩挡土墙裂缝处理交底内容:一、交底依据1、设计图纸及有关设计说明;2、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砌体施工技术规范》;3、现场挡土墙裂缝情况、挡土墙施工过程记录;4、我单位工程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二、挡土墙参数1、K55+348~K55+360.6右幅左侧设计为衡重式路肩挡土墙,墙高8m,总长12.6m,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墙身结构详见附图)2、挡土墙墙身不同程度出现开裂现象,根据施工记录,推测墙身开裂由于墙身时砌

2、筑砂浆不饱满引起,需进行墙体注浆填充空隙处理,确保挡土墙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使用功能的实现。三、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一)施工顺序C25砼止浆墙施工注浆孔打设注浆管安装注浆检查验收及封孔(二)施工方法1、C25砼止浆墙施工止浆墙紧贴挡土墙外侧施工,高度、宽度与挡土墙一致,上厚度30cm,下厚度66cm。(1)基坑开挖a、基坑开挖前用白灰洒出开挖边线,开挖边线与挡土墙平行,距挡土墙外侧66cm。b、基坑采用人工开挖,开挖距挡土墙墙趾面,然后进行清底。c、基坑开挖时间应尽量避开雨天,如基坑有水时,用潜水泵抽排,同时作好基坑外边的排水。d、基坑分横向两段开挖,每段6.3m。(2)模板安装a、原地

3、表进行一层木模板安装。b、原地表以上安装木模板,采用分层安装,每层高度不宜高于1.5m,每层模板安装在上一层C25砼终凝之后,现场以>1天控制。c、模板内净空30cm(止浆墙厚30cm),模板与挡土墙外侧面平行,模板φ42钢管及扣件支撑牢固,并与挡土墙连接;模板接面处紧密吻合,避免浇筑砼过程中漏浆。d、模板内预埋φ50PVC导向管,间距1m×1m,PVC导向管向下倾斜15°。(3)浇筑C25砼a、止浆墙基础砼分两段浇筑,每段长度6.3m,在完成第一段砼浇筑后,方能进行第二段基坑开挖,避免一次性开挖引起挡土墙整体位移。基础砼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回填并夯实。b、基础以上砼施工分层施工,每层

4、砼高度不宜大于1.5m。c、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应大于2m,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采用振动棒振捣密实,现场以混凝土表面冒浮浆并且不再冒气泡控制。d、混凝土模板达2.5Mpa,方可拆除,现场以大于1天控制。2、注浆孔打设(1)注浆孔间距1m×1m,自止浆墙预埋φ50PVC导向管起,顺延孔至挡土墙中部。(2)采用风钻钻孔,孔径φ44mm,孔位方向与预埋φ50PVC管方向一致,即向下倾斜15°,水平方向同排孔孔深一致,竖向每一排孔深度不一致,详见附图。(3)钻机开钻时,低速低压,并认真作好钻进过程的原始记录,及时对孔内进行判断。(4)一次成孔。若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时,

5、需补注浆后再钻进。3、注浆管打设(1)打设φ42mm钢花管,即在钢管上钻孔,孔径10~16mm,孔间距150~200mm,呈梅花形布置,尾部留不钻孔止浆段50cm。(2)钢花管在注浆孔打设完成后立即进行安装,防止注浆孔长时间搁置而形成塌孔。(3)φ42mm钢花管到位后,钢管与PVC导向管间隙用速凝水泥或其他材料堵塞严密,以防浆液冒出。4、注浆注浆顺序自下到上按“间隔跳孔、钻一孔注一孔”的原则进行,以达到封闭预注浆的目的。a、注浆材料:注浆材料用水泥静浆,水灰比为1:1(重量比)。b、注浆压力为0.5~1.0Mpa,注浆压力开始控制在0.5MPa,终压控制在1.0MPa,持压15min后

6、停止注浆。c、注浆量应满足要求,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充填饱满。注浆时先灌注“单”号孔,再灌注“双”号孔。5、检查验收及封孔在注浆过程中,现场要有专人留守检查,看注浆量、注浆压力是否达到要求,以避免从返工序。注浆完成后,采用砂浆及时封闭注浆孔,避免出现空漏现象。四、注意事项㈠注浆施工注意事项1、严格按设计参数进行钻孔。钻孔孔位及角度偏差符合交底要求,并做好钻孔记录。2、注浆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严禁使用过期结块的水泥,确保浆液配比符合设计要求,配浆时最大误差为:±5%。3、注浆前,应对钻孔注浆设备进

7、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使用。严格按照注浆工艺流程施工,做好注浆记录。确保孔口管与管壁之间封闭密实,防止孔口处跑浆;注浆开始时宜采用小流量以免堵塞浆液渗透通道。注浆结束标准必须按照要求执行。4、注浆结束后,应综合分析钻孔注浆记录,并在出注浆薄弱处打检查孔,检查注浆效果,如不能满足要求,则要补注。5、一台泵发生故障时,应立即换上备用泵继续注浆。6、注浆过程中,应保持注浆管路畅通,防止因管路堵塞而影响注浆结束标准的判断。7、由于压力调整不当而发生崩管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