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406029
大小:4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10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魏国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作者:魏国良《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作者:魏国良《长亭送别》教学设计作者:魏国良课文解读1.主题与内容《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也有将这一折戏题为《哭宴》的。两个不同的标题,各自有所侧重:前者突出张生与崔莺莺分别时苍凉的时空特点,后者强调送别时崔莺莺悲戚的感情特征。这一折以崔莺莺送“张生上朝取应”的说白定下戏的基调,即内心的“离人伤感”、外在的“暮秋天气”,使得整个长亭送别,显得悲凉而怅惘。一方面,崔莺莺“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另一方面既耽心张生“金榜无名誓不归”,又耽心“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一个“泪”字贯穿了整
2、个送别活动中崔莺莺的唱词。以“正宫”调的“端正好”领起的十几支曲,几乎支支有“泪”、有“啼”,浓浓地渲染了一对争取爱情自由自主的青年儿女在家庭催逼下,不得不在长亭前“聚散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愁”,将一腔离情别意的悲苦付诸青山疏林相隔、夕阳古道无语。尽管是以莺莺为主的“送”与“哭”,但各色人等在片言只语中也有极富个性化的表现:张生的欲言又止、欲行还顾与坚执于情,老夫人的执拗于张生的功名成就,红娘的体贴照料,甚至普救寺法本和尚的幽默诙谐等。这样,擅长人物刻画的王实甫,通过短短的一折戏塑造了一系列不同个性的人物,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崔莺莺。在她与张生的爱情走过
3、了风风雨雨、本应享受甜美与幸福的时候,老夫人的节外生枝,使得事情陡起波澜。面对张生被逼“到京师”“挣揣一个状元回来”的人为分离,大家闺秀的莺莺终于挣脱了礼数与走出了羞赧,在大庭广众之中坦呈心迹,真正完成了爱情的升华。而“莺莺”也就成为了文学史上文学人物的典型代表。2.结构与手法本文从“送别”主题入手,先写送别人们的相聚,一支“端正好”曲的环境描写将离情别意的气氛渲染得十分沉重,而莺莺的两支“滚绣球”、“叨叨令”曲,将此时“别”悲戚心绪和盘托出;接着是家人临别嘱咐,莺莺在老妇人的催促下几次把盏祝祷,几支曲将莺莺“须臾对面,顷刻别离”悲苦的内心活动生动地揭示了出
4、来;而最为动人的是家人离去后的夫妻话别,从“得官不得官”的关照、“顺时自保揣身体”的关切,到“哭啼啼独自归”的思念、“异乡花草”的牵挂,极有层次地倾述了郁于心头的话语。因此,心理活动的描写可以说是这一折戏运用最为出色的手法,紧扣这一手法来揣测、把握戏剧人物个性与理解、认识作品的主旨,无疑是一把很好的钥匙。3.重点与难点本文阅读、理解的重点是作品中宾白与曲辞,通过对它们的研读来深刻认识作品的主题、主旨与主要文学人物的个性特征。而阅读的难点是作品中的元杂剧术语与套曲中的一些衬词。一般说,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一点常识,例如有关宾白、曲辞、科介之类,但如果没有特殊需要
5、,完全不必拘泥于这些内容的“弄明白”。二、教学设计教务设计一文本转换本文由宾白、曲辞、科介组成,各有阅读难点:宾白,为宋元时的口语,有一些与现实的话语有较大距离;曲辞,由套曲构成,主要属于文言雅语,也有一些口语衬词,与现今唱词有很大距离;科介,是人物行为活动的提示语,它虽与现代话剧的舞台提示一类比较接近,但也与现在歌剧中的“唱”与“做”的关系不尽相同;还有元杂剧一折戏的结构方式,比如定场诗之类,也与现代戏剧有所不同。基于本课的这些特点,可以考虑用学生的主动加工、制作取代教师的逐一讲解,以激活古代戏剧文学学习、研究的热情。用现代汉语的戏剧文学(话剧或戏曲)折子
6、戏或小品来转换本课,就是要打破以往教学此类作品时的讲解模式,而赋予本课的学习以加工或创造性特征。A.学习任务设计教师应回避、淡化元杂剧中的术语,课前不做本课预习指导,向学生直接提出将本文改编为现代折子戏或小品的学习要求。这一要求包含了阅读与写作:前者是对文本的通读,梳理情节线索、把握人物心态、推想人物活动环境;后者是尝试用自己的话语、通过合适的形式展示戏剧剧情。B.学习过程设计指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的主要脉络与人物活动的基调,不拘泥于文本中的一些阅读障碍,通过课堂交流各自研读文本的心得,大致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拓展阅读《西厢记》的部分或全部,以获得宏
7、观的视野。C.学习成果设计借助课堂呈示学生的改编文本。可以考虑让学生交换各自的改编,分组阅读或朗读新文本,讨论修改新文本、陈述各自理由;将讨论意见交给新文本设计者,斟酌修改、完善,推荐有代表性的文本设计在全班朗读或分角色表演。D.学习评价设计指导学生写一则改编笔记,介绍或评价研读《长亭送别》一点或几点体会;提供适当的阅读资料,以升华对本文的认识。教学设计二曲辞考证本文的套曲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这些曲子的文学语言,有相当一部分汲取了前人的诗词歌赋佳作,将其中许多名言佳句化用在其作品人物的唱词中。这里说的“化用”,古人也称之为“用典”,是“用典”中的“语典”一类。
8、认识曲辞中的化用或语典现象,比较其涵义、用法与作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