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67307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长亭送别》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 1、品味鉴赏曲词语言艺术2、把握崔莺莺的艺术形象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曲词语言艺术教学方式 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部戏曲演了几百年仍长盛不衰,剧中的故事流传了几百年,至今读来仍让后人柔肠百转,难以释怀,这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剧中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宰相家的千金小姐,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白衣秀才张珙,拥有高贵地位的宰相千金与书剑飘零的布衣书生一见钟情,他们以清风明月为证,私定终身。但这却让崔莺莺的母亲恼怒不以,这种门不当户不
2、对的婚姻是她万万不能接受的,她拿出家长的权威,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才为由,逼张生进京赶考,中的状元才能成亲。莺莺无奈只得在长亭送别张生,此时此刻,她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在心头呢?让我们来认识崔莺莺这位不同凡响的女子,走进她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二、整体把握1.朗读四位同学分别读1-3、4-11、12-17、18-19支曲词,教师在每次朗读前介绍剧情,其他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表达莺映情感的重要词语。剧情一:暮秋时节,一辆轻车驶向长亭,车上坐的正是相国千金崔莺莺,面对满眼的秋色,想着即将远去的夫君,她不禁悲从中来。(学生读)剧情
3、二:车到长亭,她有多少的话要对张生说,可有母亲和普济寺的长老在场,她只能把情思埋在心里,视线却一直被张生所牵。(学生读)剧情三:母亲先行离开了,莺莺终于有了可以单独和张生在一起的短暂时间,她可以一吐衷肠了。(学生读)剧情四:十里相送终有一别,望着张生渐渐远去的身影,莺莺心中的愁苦有谁能知呢?(学生读)2、整体把握崔莺莺的内心情感我们读到的曲词是崔莺莺在长亭送别张生时的内心独白,是她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她流露出一些怎样的情感呢?用四字短语概括。缠绵不舍 痛快忧愁 担忧牵挂 郁闷怨恨这些情感是从哪些曲词中概括出来的?三、具
4、体品味品读〔端正好〕〔滚绣球〕以鉴赏的眼光分析哪些词句最具有艺术表现力,最传神地表达了莺莺的情感?1、〔端正好〕鉴赏点紧 西风紧,秋风里莺莺的心也被张生的离去紧紧地揪着醉 霜林象喝了酒一样红,莺莺也在离愁的折磨下象喝醉了酒一样不能自持染 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自然之物中融入了人的愁苦泪 一路离别泪,一路离别情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莺莺心中那无以言表却又无处不留露的愁苦,请一位同学朗读。2、〔滚绣球〕鉴赏点柳与留、丝与思谐音,表明挽留思念之意。古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在一些描写送别、思念的诗词中就常常能见到柳的影子。(投
5、影显示)迍迍、慢慢松了金钏、减了玉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恋恋不舍,可疏林挂不住斜阳,柳丝也留不住远行的人,离情年难舍,相处的每一寸光阴都是多么可贵。学生朗读。3、恋恋不舍、痛苦担心是夫妻分别是的人之常情,莺莺在送别张生时还有一种特别的心情是一般情侣分别时不一定有的,是什么之情呢?一起品读〔朝天子〕怨恨怨恨什么?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在莺莺眼里中状元得功名与她的爱情相比是虚名微利,重要的是两情相悦,长相厮守,对她的观点你是否赞同呢?(作长远打算,中状元后在厮守在一起不是更好吗?)(假如他一去不复返呢?他们
6、的爱情就是悲剧,造成这种悲剧结局的祸首是谁?)崔莺莺是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一个不同凡响的女性形象,她鄙视功名利禄,鄙视等级观念,反对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反判封建的伦理观念,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正是有这样独特的艺术形象,才使得《西厢记》历久弥新,为大家所喜爱。正如诗人郭沫若所说: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西厢》是超时空的艺术品,有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第二课时一、鉴赏曲词,分析艺术特色《西厢记》流传至今,广为传颂,不仅因为它提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理想,还因为它“词句警人,满口余香”的艺术语
7、言。下面我们从两个角度作一点鉴赏。1.从“情、景、”的角度《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情、景、境交融得极出色的一折。莺莺的离愁别情与不同环境中的特殊景物融合在一起就营造出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境。下面请同学们看[端正好]和[一煞]这两支曲子[端正好]一曲,是莺莺乘车去长亭时唱的,为我们展现一种非常开阔的境界。头上是一方青天,脚下是一片菊花地,境界是如此的空旷,人站在其中,一定会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无依无靠、空荡荡的孤独。这支曲子,莺莺唱到碧云、黄花、西风、归雁、霜林这些深秋之景,而这些深秋之景中,最惹人愁思就是霜林,
8、“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它让人联想到莺莺的血泪在一夜之间将枫林全部染红。所以此时的霜林已经不是普通的霜林,它已经成为莺莺愁思的见证。这一支曲子将途中之境、深秋之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