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

ID:36402823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10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_第1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_第2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_第3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_第4页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结题报告  2009-11-0512:14:27

2、  分类:提问艺术

3、  标签:

4、字号大中小 订阅《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结题报告京山县新市一中许旭明雷振兴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在全社会呼唤要积极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现代教育环境中,课堂提问是知识传授、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也是课堂组织教学的极重要的一环,教学贵在导,而引导之法关键在于善“问”,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那么一定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积极的、活跃的、有创意的、竞争的课堂气氛,一个个闪烁着奥秘神光

5、的问号会转化为学生的智慧火花,创造出灵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多角度,多系统的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智能,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展示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此,我们,针对本校课堂提问中存在的误区,在2008年4月向县教科所申报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研究》,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研究计划,经过三年的探索和验证,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二、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和研究方法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张士林为组长,

6、许旭明副校长为副组长,三处一室主任和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教科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教学科研的管理工作。学校成立了教科室,具体负责课题的组织和实施。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三、课题的实践过程根据课题的总结要求,我校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06年4月-2007年9月)(1)成立实验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收集有关资料,发放问卷调查,梳理教师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实验方案。(2)开展实验教师培训3次,内容有:张士林主讲开题报告;许旭明主讲《课题实验的基本方法》;陈玉海主讲《如何撰写论文》。制定实验计划和实验

7、实施细则,保证实验顺利进行。2、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1)全面启动实验,各实验小组按照实验计划,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学生座谈会7次,议题:反馈教师提问现状,是否走出提问误区,学生有那些意见和建议。(2)实验教师写心得体会及小结,组织座谈交流2次,议题:优化课堂提问的策略。3、总结阶段(2008年9月—2009年9月)(1)制作优质课件9份,评出优质课8个,撰写论文25篇和实验报告1份。(2)评选优秀实验教师4人,落实实验经费近1万元。四、课题实验的初步效果1、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普遍增强,教科研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提

8、问是一门艺术,是自身基本功的体现,不少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投身课改实验,并写出不少有水平的论文。2、实现了“二个突破”,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确定。突破之一,教师一改过去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身份,很讲究提问的辩证艺术,浅题深问,深题浅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整起零问,零起整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优化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突破之二,老师的提问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发挥不同见解,从而也给了学生更多输入和输出信息的机会,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9、能力逐步提高,也养成了学生追根问底的学风。五、课题结论1、课堂提问是一门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其作用有:引起无意注意,强化有意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引导思路定向,促进思维发展;获取反馈信息,调控学生进程;提高认知能力,促进情感发展。2、要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优化问题,其策略有:(1)知晓提问的六大艺术表现:求异设问,变中求新;浅处深问,静中得疑;故设障碍,诱导思维;层层设问,步步深入;迂回设问,退中求进,创设矛盾,激起波澜。(2)提问内容体现“五性”:目的性、启发性、逻辑性、多向性、适度性。(3)提问

10、对象关注“四忌”,忌偏食(只向成绩好的学生提问)、忌惩罚、忌讥讽、忌齐答。(4)提问时间掌握“三注意”:注意层次(课堂教学全过程都可提问,但有时间层次,开讲提问引入新课应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度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注意停顿(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注意提问与其他教法有机配合。(5)提问方式实现“两转化”:提问从点名回答到提问举手回答(“被动”到“主动”的质的飞跃),提问后个别思考回答到提问后合

11、作讨论回答。(6)提问结束后,学生回答应给予一句鼓励的话,如果学生质疑你,你应再给他一点鼓励,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