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92642
大小: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10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I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IV)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6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该诗体现了哪一学派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
2、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B.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C.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D.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3.《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文中认为,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非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掘墓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黄宗羲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儒家学说的统治地位②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仍然是服务于传统王权的儒家政治哲学③黄宗羲并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④黄宗羲的思想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作用有限A.①②③
3、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A.长期的海外贸易B.繁荣的商品经济C.丰富的人文精神D.成熟的民主制度5.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关于这个三段论,判断正确的是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都错误6.“当立法者们图谋
4、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以民为本B.人民主权C.君主立宪D.社会契约7.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与哪一发明的传入直接相关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8.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古代科技史
5、,指出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A.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古代科技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欧洲人善于使用但不擅长创新技术D.欧洲人吸收借鉴中国科技,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9.英国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中写道:“近代力学体系的全部发展过程刚好占了两个世纪。它从伽利略开始,到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止。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找到了正确的思维道路。”“伽利略跨出了第一步”是指A.注重实验和严密逻辑体系B.认为外力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C.指出了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错误D.认
6、为时间和空间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10.2013年新年伊始,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一场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席卷我国大部,空气质量持续恶化。该情景发达国家也似曾相识。人类面临类似威胁始于A.文艺复兴时期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信息时代11.近代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最有可能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新学伪经考》 D.《变法通
7、议》1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13.1915年陈独秀提出:“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要求变革的主要是A.军事技术B.思想文化C.经济体制D.政治体制1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
8、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B.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15.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