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V)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篁竹(huǎng)晶莹(yíng)眸子(mù)B.眩目(xuàn)瞬息万变(shùn)挂罥(yuàn)C.娴熟(xián)摇曳(yè)瞩目(zhǔ)D.参差(cān)风度翩翩(piān)寂寥(liào)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2分)A.五色交会明灭可见参差不齐色彩斑斓B.寥寥无几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稍纵即逝C.悬崖绝璧八面玲珑应有尽有张灯结彩D.清澈剔透耳目一新忐忑不安飞沙走力3.选
2、出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千里江陵一日还”一点都不夸张,船从宜昌上驶过,不到一刻钟左右。B.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C.阳光照耀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看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D.在作文写作中,我们要养成及时找出并改正错别字的习惯。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半山腰的松柏根深蒂固,才显得枝繁叶茂。B.这次的成功,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还要不断学习,以免重蹈覆辙。C.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钳中夹着的铁块也失落在地。D.他得知自己的罪行已被揭发,
3、面对前来拘捕的警察,不由得义愤填膺。5.填空。(任选最有把握的四小题作答。)(8分)(1)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露出了欢欣的笑容,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感叹“,”实现了。(2)《渔家傲》中描写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诗句是:,,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齐名。(3)《游山西村》中在描写景物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4)《过故人庄》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5)《浣溪沙》中描写优美洁净的春景的诗句是:,。(
4、6)书到用时方恨少,。(熟语)6.名著推荐阅读(6分)《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章回体小说,全书共120回。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梁山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腐败,反映百姓有苦无处伸张,官逼民反的社会状况,宣扬忠义思想,并表现了梁山好汉忠心为国的无奈。(1)《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书中绰号“花和尚”的是_______,他在渭州三拳打死________,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________救林冲。(2)绰号“豹子头”的__________,原为东京八十万
5、禁军教头,后被当朝权臣高俅设计误入__________,刺配沧州,后雪夜上__________。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26分)(一)阅读词《渔家傲》,完成7-8题。(4分)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7.对这首宋词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A.“衡阳雁去”,意思是大雁离开衡阳,照应上句的“风景异”。B.“边声”是边塞上的声音,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的声音。C.“长烟落日”的“长”是“
6、空阔”之意,与词中的“落、孤、闭”结合写出了环境的辽阔荒凉而又戒备森严。D.“燕然未勒”是指还没有象东汉某将领那样,击退匈奴,报效朝廷,在燕然山勒石记功。8.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二)比
7、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9—12题。(18分)【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
8、者。(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填空。(8分)(1)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中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乙文写景的名句是“”。(2)乙文作者是(朝代),字,号,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孟母戒子》,回答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