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340462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9
《《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养成亲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执教教师:紫阳县双桥镇中心学校杨富兴一、设计思想: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与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作贡献”两个层次进行展开学习,最终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全课教育出发点、落脚点,并为初三学习“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描绘美好未来”做好了铺垫。三、学情分析通过七、八年级心理品质
2、、道德品质的学习及生活阅历的丰富,初二学生关注社会、走向社会的意识普遍增强,但学生盲从心理强,容易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教师要结合教材多创设积极正面的情境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为思想与自觉的行动。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心、亲近社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知识】了解谦让、分享、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意义,掌握养成亲社会行为的途径、方法。五、教学重难点 养成亲社会行为六、教学思路 导
3、入新课—合作探究—点拨疑难—收获平台—达标测评—拓展提升—布置作业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启发式八、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仔细预习所学内容、搜集谦让美德小故事及查找我国近几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发生的大事。【教师准备】网上搜索与本课知识相关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这是同学们亲自参与的我校刚刚举行的“学习雷锋精神,为留守儿童献爱心
4、活动”的画面,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行为?你还参加过或见过哪些类似的活动?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师引】图片及学生所列举的诸多行为都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我们称之为亲社会行为。那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美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导入)【板书】养成亲社会行为【设计意图】利用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导入新课,学生能身同感受,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环节二】------明确目标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学生读学习目标。【设计
5、意图】使全体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能够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下环节的学习、探究。【环节三】------自主学习感悟教材(找出下列问题)1、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品行?2、学会谦让、分享、助人要做到哪些方面?3、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美好,你打算怎样为社会做贡献?4、 思考:培养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新课程要求我们强化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感知教材,初步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及重点知识,为第四个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
6、习、分析教材、组织问题的能力,也能了解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环节四】------合作探究解难释疑【师引】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活习惯各异、脾气秉性不同,难免会发生矛盾和误会,下面看一则发生在我们学生身边的情结:★【学生活动一】情景表演 :互不相让----学会谦让小吴: 混蛋,你凭什么在小美面前说我的坏话。小理:我没说你坏话,只是对她说了个事实。小吴:事实也不行,充什么好人,走着瞧,班干部让你做不稳当。 小理:呸,谁怕谁----你们怎么评析他俩的言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同学发生矛盾误会时,
7、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生讨论并回答)【板书】:学会谦让 【传承美德】谁还知道古今中外有关谦让的美德故事?【学生归纳】 我们之所以要养成谦让的美德是因为:①谦让是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要求。② 是形成和谐社会秩序、文明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谦让表现在:① 在荣誉利益方面不争名夺利,先人后己 ② 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与冲突③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能适当的做出妥协和让步(知识生成)【设计意图】运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和美德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谦让、怎样学会
8、谦让,有助于知识的理解,之后学生自主归纳,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教师寄语】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我们彼此要学会谦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当他人处于困境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要求。(引入第二活动)(展示课件)★【学生活动二】 请你参与-----学会助人让摔倒的道德站起来----在安徽合肥,一位热心妇女搭载一位老太太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太太罹难。愧疚的妇女及家人多次为老太太的子女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