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轻松教会孩子跳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轻松教会孩子跳绳?家长必知!2017-03-13 Loop运动说到跳绳,对于动作协调性好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几乎不用教,一看就会!但是,也有很多孩子,他/她头脑灵活,语言能力及其它方面都不错,可就是在做跳绳动作时显得十分不协调,想要跳好绳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容易。以下Loop酱整理出了跳绳中,孩子易犯的三大类错误:上肢错误动作、下肢错误动作、上下肢协调错误动作;一一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帮助孩子早日学会跳绳,爱上跳绳。1上肢错误动作产生的现象及成因分析1.直臂摇绳孩子表现:两臂在身体两侧伸得笔直,并在身体两侧以肩为轴,向前做圆周运动。造成结果:绳子的两端打开很大,经常出现绳子摇得较高打
2、不到地面,连续几次后孩子两手臂肌肉出现紧张、僵硬,不能长时间地坚持摇绳的现象。2.惯性摇绳孩子表现:在摇绳过程中,没有做连续向前的圆周运动,依靠第1次用力摇绳的惯性促使绳子向前摇动,没有主动意识地去摇动绳子,当绳子动力耗尽时就停了下来,而此时孩子还在用力地跳跃。3.摇绳过高孩子表现:两手臂摇绳时没有以肘关节为轴,做小幅度摇绳。而每一次摇绳时,前臂由身体两侧向肩上方摇动绳子,形成了摇动较大、摇绳过高、绳子在地面时间较长的现象。造成结果:连续摇绳会导致背部肌肉过先出现疲劳,跳的幅度较高,逐渐出现绳和人不协调的现象,导致连续跳失败,使得孩子一般跳30几次后就会感觉到很累。4.摇绳的起始位置
3、不对孩子表现:开始摇绳时其两手紧紧握住绳子,屈肘于头的两侧或背在肩上开始向前用力甩绳,将绳子“砸”向地面,使绳子落地时反弹或速度过快,还没有跳起,绳子己经到脚下或绳子不能顺利地从脚下划过;或出现绳子落地静止时,再两脚跳过绳子,根本无法连续跳绳。5.左右手摇绳高度不一致孩子表现:跳绳时左右手一高一低,开始跳绳时体力充沛,随着时间和次数的增加,体力下降会出现左右手高度差异增大,导致跳绳无法继续。造成结果:由于孩子左右手高度差异,一般在跳绳40一50次后会出现连续失误。跳绳上肢错误要怎么解决?1.先给孩子建立正确的跳绳姿势正确的姿势,应当是身体直立,平视前方,腰腹收紧,同时双臂自然下垂,大
4、臂贴合身体两侧,小臂自然向下伸直,双手持绳在身体前侧,手腕位于腰部髋关节两侧一到两拳的位置,手掌心自然地朝向身体前下方。跳动的时候,肩膀要稳定不要晃动,控制小臂不要向身体两侧分开太多。用手腕转动发力来带动跳绳。孩子刚开始训练时,可以跳得慢一些,最好能够看着LoopApp的教学视频或是镜子进行练习,让身体熟悉正确的姿势,逐渐适应。2.摇空绳、摇双绳为提高练习效果,可以让孩子可以空手去模仿摇绳,促使孩子两手臂去主动地在身体两侧做圆周形的摇动绳子;也可以两手分别握住2根对折的短绳,两脚配合摇动的跳绳,让其感受到摇动绳子体验,并以此练习来增加练习的次数。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孩子
5、去体验不同的练习方法,感受不同的练习效果,最终掌握正确的摇绳方法,促使他们正确、主动地摇绳。2下肢错误动作产生的现象及成因分析1.下肢僵硬、落地缓冲不够孩子表现:练习跳绳过程中,身体紧张,致使膝关节绷得过直、踩关节过渡紧张僵硬,出现动作不协调、不能连续做动作,影响了整个跳绳的连贯性。造成结果:这样孩子跳十几次就会出现间断,而且感觉很累。2.脚的落地和着力点错误孩子表现:在跳绳的过程中,全脚掌落地再过渡到前脚掌,或者就是全脚掌着地,引起此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是摇绳的速度过慢所导致的。造成结果:全脚掌着地易引起头痛头晕,影响孩子学习跳绳的心情。3.两脚跳跃不同步孩子表现:在练习过程中,出现
6、原地两脚不同时起跳与落地现象,先一只脚起跳,另一只脚落地的现象。这是因为孩子的两腿力量不一样,动作不够协调,而直接导致了“原地跨步跳”。造成结果:跳绳不连贯,易消耗体力。跳绳下肢错误要怎么解决?解决下肢错误动作,首先要把跳绳动作拆分,先组织孩子两手叉腰,原地小幅度的快速跳跃练习,再模仿摇绳的手臂姿势进行同步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跳绳时的腿部动作协调。练习时强调身体放松、两膝微曲,跳时用前脚掌着地,膝关节有力的蹬伸动作,进行小幅度的原地快速跳跃,练习时一定强调连续双跳双落,并积极缓冲。3上下肢配合错误动作产生现象及成因分析1.起跳与摇绳的时机把握不住孩子表现:绳落地了,人还没起
7、跳或跳的过早;或脚落地了,绳还没摇到脚下。这两种情况都是起跳与摇绳的时机没有配合好,也就是上下肢不能协调地配合的原因。2.一摇二跳孩子表现:在跳绳过程中,为了配合过慢的摇绳,利用双脚再跳一次的方法来弥补这种时间差,从而产生这种常见的“一摇二跳”特殊的跳法。上下肢协调问题怎么解决?听指令练习让孩子空手做正确的摇绳动作,家长或老师以“跳、跳、跳”的口令做动作。练习一定次数后,再让孩子跳绳,同时嘴里要发出“跳、跳、跳”的口号,以此来增强孩子跳跃的节奏感。最后,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