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按摩师教材

(中医中药)按摩师教材

ID:36334949

大小:2.17 MB

页数:220页

时间:2019-05-09

(中医中药)按摩师教材_第1页
(中医中药)按摩师教材_第2页
(中医中药)按摩师教材_第3页
(中医中药)按摩师教材_第4页
(中医中药)按摩师教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按摩师教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按摩须知第一节按摩发展概况一、按摩术的起源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在与野兽博斗中或劳动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导致发生疼痛,原始人自然地用手去抚摸,逐步收到效果。人类本能地童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大约几千年前,我国祖先为按摩术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术。《黄帝内经》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按摩术有所记载,其中《素问·异法方宜记》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温,……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推拿按摩术,起源地

2、在黄河流域,那时称按摩为按跷,由于操作简单,所以,很快在我国各个时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二、按摩术的形成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不发达,所以一些抚摸的手法,形成了早期医疗的雏形。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奴隶社会的形成,在当时医事管理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一科。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有所发展,出现了中药,此时,按摩术与中药成为这个时期的主要医疗方法。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学派医学思想,并对按摩治疗疾病看所记载。《黄帝岐伯按摩经》如《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按摩术都有记述,并且形成了一些手法。

3、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祖国医学逐步形成体系,推拿按摩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它和《黄帝内经》、《华佗别传》等著作记述了十几种按摩手法。三、按摩术的发展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强盛时期,按摩术也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按摩手法有了大的发展,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在医事制度中,按摩术有专门编制,如隋时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2人;唐代继承了这种制度,《唐六典》记载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和按摩生115人;《圣济总录》宋朝医学著作《圣济总录》有

4、独立篇对按摩进行记载,这说明推拿按摩比以前有了新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按摩术的发展,保健按摩也取得了进展。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省、市医院设立了按摩科,全国各地举办按摩培训班,并有按摩专门培训基地。目前整理出按摩手法上百种,不但治骨科病、各种内科病,也用于保健强身,在饭店、浴池等场所纷纷设立保健按摩。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按摩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将会在我国得到发扬光大。第二章按摩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人体各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 第二节骨骼结构知识第三节关节结构知识 第四节肌肉结构知识 第五节按摩对人体的一般保健作用第一节人体各

5、部位名称及体表标志一、人体各部位名称头颈部的名称:头、颈;躯干部的名称:胸、背、脊椎;上肢部的名称:肩、上臂、前臂、手;下肢部的名称:臀、大腿、小腿、足。1、人体常用方位的术语上--接近头部称为上;下--接近足底称为下;前--接近腹侧的称为前;后--接近背侧的称为后;内侧--接近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内侧;外侧--远离身体正中线的称为外侧;近侧--接近肢体根部的称为近侧;远侧--远离肢体根部的称为远侧;尺侧--前臂的内侧称为尺侧;桡侧--前臂的外侧称为桡侧;胫侧--小腿的内侧称为胫侧;腓侧--小腿的外侧称为腓侧;浅--接近皮肤表面

6、的称为浅;深--远离皮肤表面的称为深。2、人体的切面 (1)矢状面          (2)水平面(横切面) (3)额状面(冠状面)二、体表标志1、躯干部的体体表标志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软骨。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2、肢部的体表标志肩胛骨: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锁骨:全长。肱骨:肱骨内上踝、外上髁。尺骨:鹰嘴、尺骨头、茎突。桡骨:桡骨头、茎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3;下肢部的体表标志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后上棘、耻骨联合、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髌骨:前

7、面。胫骨:胫骨前缘。腓骨:腓骨头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第二节骨骼结构知识一、骨的构造 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组成人体的支架。根据骨的形态不同,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骨主要由骨质构成,外面包着骨膜,内部藏着骨髓。1、骨质2、骨膜3、骨髓二、颅骨、躯干骨、四肢骨1、颅骨由23块骨组成。颅骨以眶上缘至外耳门下缘的连线为界,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脑颅,下部为面颅。二、颅 骨(1)脑颅骨 由8块骨构成,围成的腔叫颅腔,脑位于腔中。脑颅骨分别是额骨1块,位于颅前,可分额鳞、眶部及鼻部;顶骨2块,位于额、枕骨之间;

8、枕骨1块,位于颅后;蝶骨1块,位于颅底中部,居枕骨前,因形似蝴蝶而得名,该骨分蝶骨体、大翼、小翼和翼突;颞骨2块,左右各一,位于蝶骨、顶骨、枕骨之间,构成颅底和颅腔的侧壁,颞骨分为鳞部、乳突部、岩部、鼓部;筛骨1块,位于额骨的前下和颅底的前部,夹在两眼眼眶之间,分为筛板、垂直板及筛骨迷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