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国际金融危机

专题:国际金融危机

ID:36328688

大小:364.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09

专题:国际金融危机_第1页
专题:国际金融危机_第2页
专题:国际金融危机_第3页
专题:国际金融危机_第4页
专题:国际金融危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国际金融危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从次贷危机走向金融危机一、次贷危机最新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盘点过去一年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可以说市场已感受到了四波冲击,而且危机早已从最初的次贷领域,向整个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基本面蔓延。表1次贷危机升级演变第一波冲击始于去年七八月份。当时危机开始集中显现,大批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迫进入“降息周期”。第二波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全球著名金融机构因次级贷款出现巨额亏损,市场流动性压力骤增,美联储和一些西方国家央行被迫联手干预。第三波今年3月份,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

2、临破产,迫使美联储紧急向其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第四波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和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房地美)陷入困境。美林证券被收购,雷曼兄弟被清算,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改组为银行控股公司,美联储出资850亿美元接管美国国际集团(AIG)。大型金融机构频频出现重大危机。分析人士认为,次贷危机因此进入了更加动荡的阶段。欧洲、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地区和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问题日益严重,金融危机全球化蔓延已成事实。(二)次贷危机向金融危机滑去从某些方面

3、看,当前危机与1998年的金融危机有相似之处,都有金融机构受困于流动性不足而不得不接受救助。但是此次危机的规模及深度却是1998年所未见的。这次危机将更多金融机构拉下水,而通过过去十年来迅速发展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使这些机构彼此之间又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这最终导致了始发于次级贷款领域的危机演变为人们对金融系统的整体不信任。二、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的过程与原因(一)内因:次贷产品和机制存在缺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品自身和运行机制的缺陷是产生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问题:1、产品存在缺陷,借贷双方相互作用,风险源头失控2、次贷产品过度衍生,风险跨市场传

4、递3、中介独立性弱化,监管缺失1.产品存在缺陷,借贷双方相互作用,风险源头失控自“9·11”以后,美国政府为市场提供了丰富流动性,利率和风险溢价均较低,贷款发放机构有丰富的资金,并愿意承担更多的风险。同时,住房需求强劲,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经济向好。在此背景下,贷款发放机构忽视了次级贷款产品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采取了激进的信贷策略:一是放松贷款发放标准,减少对收入证明的要求,甚至免于提供;二是提供多种潜在风险巨大或结构复杂的次贷产品。次级贷款机构对次级贷款产品与制度的设计在初始之时就留下了风险漏洞,构成了此次危机最基础的内在动因。作为次贷的需求方,借款人在

5、还款初期优惠条件的“诱惑”下,接受了最终超出他们支付能力的次贷产品。他们把希望完全寄托于房价上涨,只有房价不断上涨才能使他们获得较低的再融资利率或进行房产反向抵押融资。可当房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灭,支付资金增加或房产变为负资产,这时借款人将可能陷入支付危机,构成了借款人后续违约的直接原因。2.次贷产品过度衍生,风险跨市场传递投资银行通过从贷款发放机构购买次级贷款,进行结构化处理和设计,将次级贷款进行证券化,形成衍生产品MBS(美国抵押支持债券),进而再形成衍生产品CDO(担保债务权证),并向市场发售,使次级贷款的风险链条通过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由次贷机

6、构内部向多元化机构延伸,进一步加剧了次贷的风险。次级贷款衍生产品的投资者在分享次级贷款收益的同时,成为了风险链条中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近年来,以对冲基金为主的大量投资者进入次贷衍生品市场。由于投资需求的增大,使此类产品的价格下降,与其较高的风险形成不对称状态。另外由于广泛使用杠杆,加大了此类产品市场的波动性,并使风险加倍放大。大量对冲基金以信用为支持,购买次级贷款衍生产品,再通过信用互换进行对冲,风险进一步放大。衍生品价格下跌购房需求减少流动性减少次贷违约率提高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再融资困难强制出售市值计价损失基金遭遇赎回银行贷款意愿下降贷款条件苛刻房价下跌衍

7、生产品市场房地产市场抵押贷款市场次级贷款风险跨市场传导示意图3.中介独立性弱化,监管缺失作为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评级机构应对次级贷款借款人较高的违约率有所预见。但评级机构给予CDO产品中高层级的部分以AAA评级,显然对风险低估了。如果信用评级更加严格和准确,次级贷款衍生产品的投资者会少一些,相应的损失也会少很多。由于信用评级机构向结构化产品的发起人收取评级费用,这影响了评级机构的公正性,它们往往倾向于给予这类产品较高的评级,得以不断地发行证券、获取收益。另外,监管当局对次贷相关机构的监管存在缺失。他们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45%左右的银行类机构,如商业银行

8、、储蓄机构、银行分支机构,尚有比较谨慎严格的监管措施;对于占次级房贷发放量约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