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ID:36312598

大小: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侯为民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在经济增长理论史上的贡献在经济理论史上,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总量增长,并用科学的逻辑框架和简明的模型来阐述增长问题。美国经济学家多马(1983)在考察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之后曾说:“增长模型……至少可以追溯到马克思。”[1](P20)事实上,当西方经济学家不抱偏见地把马克思当成一位严肃的经济学家看待时,他们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是一位增长理论家”。[2](P165)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对经济增长规律的科学分析和系统阐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马克思在分析经济增长时确

2、立了科学的理论前提。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清算了斯密教条的错误,一方面批判了斯密在价值形式上漏掉不变资本的错误,另一方面批判了斯密在实物形式上混同个人消费和生产消费的错误。马克思认为,要保证实现增长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就必须同时实现“以产品补偿产品”和“以价值补偿价值”,而这又建立在实物构成原理和价值构成原理这两个最简单的逻辑和抽象假设上:(1)第一部类(Ⅰ)即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和第二部类(Ⅱ)即生产消费资料的部类的划分,(2)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由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构成。这为研究社会总资本的运行确立了

3、科学的理论前提。其次,马克思运用了科学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马克思重视逻辑工具和数学工具的结合,通过数量的比例及变动,来反映各种经济变量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分析经济增长提供了简单、直观的模型。马克思引入资本有机构成这个概念作为分析工具,以说明社会生产商品的数量与技术进步的关系。资本技术构成反映生产力的状况,而资本的价值构成则反映出生产关系的性质,这就为分析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这一工具还内在地说明了社会潜在生产能力的问题,为经济增长的度量提供了保证。马克思的分析模式尽管当时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但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价值(罗尔,1981)[3](P282)。在分析

4、方法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具有如下特点:(1)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相结合。不仅考察一次的商品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而且考察在长期中结构性的变化。(2)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在考察简单再生产时,将价值形成与价值增殖过程相统一,而考察再生产时,则将经济增长放在不断的生产、实现、再生产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来分析。(3)均衡分析和不均衡分析相结合。其三,马克思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条件。马克思通过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区分,分别阐述了经济增长的静态和动态均衡条件。在静态均衡下,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取决于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即Ⅰ(v+m)=Ⅱc,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生产资料的

5、供给与整个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一定比例关系,Ⅰ(c+v+m)=Ⅰc+Ⅱc,以及社会消费资料的供给与整个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比例关系是否倒合理,即Ⅱ(c+v+m)=Ⅰ(v+m)+Ⅱ(v+m)。在动态均衡条件下,马克思通过经济和技术变量的全面研究,解决了从动态中趋于均衡的增长模式。马克思指出,再生产顺利进行或均衡增长的基本实现条件是Ⅰ(v+Δv+m/x)=Ⅱ(c+Δc)。这个条件表明了经济增长的结构特征,即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存在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内在联系。马克思还指出,第一部类总供给与总需求的一致,即Ⅰ(c+v+m)=Ⅰ(c+Δc)+Ⅱ(c+Δc),以及第二部类总

6、供给与总需求间的平衡,即Ⅱ(c+v+m)=Ⅰ(v+Δv+m/x)+Ⅱ(v+Δv+m/x),是经济均衡增长的实现条件。其四,马克思分析了经济增长的内在实现机制。马克思认为,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方式分为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是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扩大再生产则是依靠生产技术的进步、劳动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要素质量的改进,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而衡量技术变动的标准主要是资本有机构成,即考察资本和劳动的结合情况。在技术进步条件下,从部门内部看商品的价值总量保持不

7、变,但商品的数量却与商品质量成正比例变动,这样在资本劳动比例关系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也会实现增长,而不会破坏部门间比例关系。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时以内涵扩大为主,有时又以外延式扩大为主。这种辩证的思维方法,使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增长和不同性质的经济增长统一起来,具有科学的说服力。2.西方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问题的分析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问世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没有被纳入西方经济理论的视野。凯恩斯(1936)首先意识到总量问题的重要性,他将储蓄、投资等因素纳入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分析,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