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95311
大小:101.0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08
《《我的叔叔于勒》解读稿(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叔叔于勒》文本解读一、从艺术特点的角度谈谈莫泊桑小说的风格莫泊桑生前曾戏言:“我进文坛如一颗流星,出文坛要响起一记惊雷。”他做到了,人们尊称他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的小说是恪守真实的现实主义小说。他既是一个观察者,又是一个洞观者,他说:“我具有这种第二视力,它既是作家的力量,也是作家的全部苦难。”这第二社力实际就是精神的眼睛,它既让作家抓住事物的表象,又深入事物的内里,所以莫泊桑说:“一个现实主义者,如果他是个艺术家的话,就不会把生活的平凡的照相表现给我们,而会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
2、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给我们。”莫泊桑的“真实论”首要条件就必须在大量平凡的现实中选择,必须巧妙突出典型的、最有特征的细节,简而言之,就是要表现比现实中选择的真实表现事物深刻而又隐蔽的意义。莫泊桑善于描写人情世态,他的每片短篇小说都是一幅幅生动的法国生活风俗画。他的短篇小说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作者本人基本上不直接表达自己的倾向,而是通过故事本身表达这种倾向,尽力做到客观、冷静。但是小说并不是完全没有激情,它的激情隐藏在内容之中。“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中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自然界露面一样。”恩师福楼
3、拜的这句话对莫泊桑产生过较大影响。(主题)在更多时候,莫泊桑把自己的爱憎、褒贬寄托在情节之中。首先,莫泊桑以有限的篇幅,少许的人物和比较单纯的背景及事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时代的某一侧面或片段本质。他常常把确定的主题,高度凝练地集中到几个场景和场面中去表现。不同阶段人们对主题的解读《我的叔叔于勒》一经问世便在欧洲风靡一时,并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于勒》译文第一次出现在我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对于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1986年,主体唯一化
4、解读期,体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批判,由于借鉴了苏联模式的结果,此时的解读是充满了政治性的,凸显出了语文教学中的精神专制主义。第二个阶段:1987年——1997年,工具性解读期,这个时期的政治性被渐渐弱化。文学知识、修辞手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更多的是去教授学生怎样去描写人物形象来表达人物个性。第三个阶段:多元化解读期1998年至今,更多的是以自由精神为基础,来对这篇短小说进行解读,文学领域中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我们的解读超越了一些局限,从而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三、主题(意
5、蕴)理解——透过悲凉的人生,洞察人性之美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人们习惯于将目光聚焦到菲利普夫妇身上,读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的金钱关系。从人教版教参引用的几篇解读作品来看,如张志公的观点、卢昆的观点,每一篇都难以跳出这一藩篱。而王富仁教授对此的理解是:“它可以让一代代的儿童都不要忘记、更不能轻视自己少年时期的人生观察和人生体验,并把自己对人的自然、朴素、真诚的爱和同情保留到自己的成年,不要被现实的金钱关系所异化,因为只有这样的心灵,才是人类最健全、最美好的心灵。”这一观点虽与以上
6、三种理解有所不同,但它在本质上则依然逃脱不了“文以载道”的影响,将小说看成是人类灵魂净化的一个工具。可事实上,这只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且不说当时的莫泊桑有没有希望通过这篇作品净化人类灵魂的意图。这是一篇让人深思的小说,不是让我们来嘲笑或是一味的谴责某些人,而是真诚的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对于他人的态度里是否还有爱和同情,在实际意义上揭示了人性共有层面的伟大作品。小说选择若瑟夫作为叙述者,一个充满悲悯情怀的人,他用这种亲情关系看于勒,自然也会用这种亲情关系看自己的父母,所以在文
7、章的叙述中体现了“我”对父母的理解和同情,这也是莫泊桑的同情和情怀。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知道小说的主题并不是在批判菲利普夫妇,而是体现在现实社会金钱关系对人性的破坏上,似乎这是人人都无法避免的,可作者却试图让人性回归爱和同情,所以他让成年后的若瑟夫仍然保留这些人性光辉,正如钱理群教授说的“莫泊桑本质上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钱理群《略说<我的叔叔于勒>》)。改编后的小说情节线索清楚明白,更适合初中生阅读。但改编后的课文淡化甚至改变了原作中成人视角对世界上所有不幸者的悲悯情怀,对菲利普夫妇和于勒
8、精神世界的理解变得简单化,小说就简单的成为对于勒的同情和对菲利普夫妇的谴责,小说内部隐含的悲剧氛围也改变了,谴责、鞭挞代替了悲悯,小说的主题也改变了。王富仁老师在《怎样感受人?怎样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文中也写道:“我们与‘我’的父母有什么不同呢?不同之处不在于我们没有生活在一个物质的和金钱的世界上,不在于我们不像‘我’的父母那样关心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在于我们没有像于勒这样一个能够从根本上颠覆自己家庭的经济基础、使我们不是越来越富裕而是越来越贫穷的亲人,一个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败家子’的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