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5-第五章土壤

环境监测-5-第五章土壤

ID:36276842

大小:889.51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9-05-07

环境监测-5-第五章土壤_第1页
环境监测-5-第五章土壤_第2页
环境监测-5-第五章土壤_第3页
环境监测-5-第五章土壤_第4页
环境监测-5-第五章土壤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5-第五章土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本章主要内容一、土壤的组成与作用二、土壤污染三、土壤样品采集四、土壤监测主要项目五、一般分析方法一、土壤的组成与作用土壤由地壳中的岩石经长期风化形成,D≈2m。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生物圈的基础。1、土壤的组成土壤土壤固相(占容积的50%)空隙矿物质(质量占固相总质量的95%~98%)有机质和生物(质量占固相总质量的2%~5%)土壤溶液空气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矿物质土壤的“骨骼”、植物营养元素的供给源。碳酸盐、磷酸盐、铝硅酸盐、铁硅酸盐土壤有机质土壤形成的基础。来源有

2、动物和植物残体,有机肥料、微生物及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等土壤水和空气水来源于降水、雪、灌溉及地下水空气以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为主2、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三大作用)蓄积作用土壤是以固相物质为主的多相复杂体系,表面积大,能吸附各种离子和某些分子输移作用土壤是植物和某些动物直接赖以生存的地方,是营养物的主要供应地净化作用存在各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数以亿万计,能使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二、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并不断积累,当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引起土壤的组成、

3、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或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某些污染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降低产量和质量,最终影响人体健康。1、土壤污染及其特点与大气、水污染相比的土壤污染特点水、气通过饮食、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一旦受污染,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危害较明显,而土壤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则往往是通过农作物慢慢反应的。土壤污染的判定比较复杂难以制定“土壤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之类的标准,与背景值对照土壤中污染物质的含量与农作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复杂,是否抑制?是否人食用后有危害?土壤一旦被污染,因波及范围广,难以期待自然净化。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

4、B15618-1995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三级土壤标准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

5、,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项目(11个):pH值、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DDT三级土壤标准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Ⅱ类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项目(11个):pH值、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D

6、DT3、土壤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特别是灌溉农田城市及工矿废气中大量污染物沉降到土壤化肥、农药的使用,残留于土壤垃圾、废渣、污泥等各种废弃物的堆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移动4、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汞、镉、铜、锌、铬等非金属:砷、硒放射性元素:Cs137,Sr90其他:酸、碱、盐等有机污染物有机农药、酚、石油、洗涤剂、PCBs有害微生物5、土壤监测的目的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摸清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水平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调查掌握土壤的自然本底值土壤污染事故调查分析它的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污染的

7、来源、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观测污水灌溉、污泥土地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等的长期的监测。6、土壤监测一般步骤准备布点采样制样分析测试评价以及质量保证三、土壤样品采集样品的代表性问题水、气是流体,污染物进入后易混合,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均匀;土壤是固、液、气三相的混合物,污染物不易混合,样品具有局限性。土壤监测的采样误差大于分析误差1、土壤采样的特点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误差的控制土壤的不均一性是造成采样误差的最主要原因。土壤是固、气、液三相组成的分散体系,各种外来物进入土壤后流动、迁移、混合较难,所以采集的样品往往具有局限性。一

8、般情况下,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高得多。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两个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1)采样前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