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69470
大小:411.56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5-07
《大学语文课件第六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篇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主讲:廖志topliaozhi@163.com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我国加快经济增长的必要性: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巩固的根本条件;2、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经济条件。3、是我国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4、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的根本条件。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快速增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经济效益:有用成果/劳动耗费和占用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是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1、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经济效益要以经济增长为条件。2、存在矛盾:我国长期速度
2、快而效益低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性:1、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2、适应社会
3、需求结构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3、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4、避免经济大幅波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需要。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建立和完善经济运行机制:1、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企业经营机制;2、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运行机制;3、形成有利于实现集约型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宏观调控机制;4、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1、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实现总供给与
4、总需求的平衡;4、有利于从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实现。推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立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1、种植业内部的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2、农业内部的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关系;3、农村内部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调整农业布局结构。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高度发达的
5、工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调整工业产业结构:1、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2、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3、正确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4、正确处理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二十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东部沿海地区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大力振兴;中部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加快。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二元经济结构: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
6、济部门同时并存的状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积极作用:创造技术和物质条件;积累资金;导向和示范作用。负面效应:阻滞农业的现代化;制约城市现代工业发展;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我国家的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的现代化。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2、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3、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平衡;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经
7、济发展战略战略部署“三步走”:1、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2、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3、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两大历史性跨越:1、20世纪80年代,由贫困到温饱;2、20世纪90年代,由温饱到小康。但是我国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
8、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2、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