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

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

ID:36253772

大小:590.50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5-07

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_第1页
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_第2页
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_第3页
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_第4页
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次课程需要阐述的问题:1.水稻病害发生情况及分布(主要病害,近年发生严重且上升的病害)2.稻瘟病症状类型及特点3.病原及形态特点、生物学特性4.稻瘟病发生发展、发病条件5.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6.关于水稻瘟病研究、病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及今后应注重哪方面的研究第一章水稻病害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l/4,年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严重地影响着水稻生产。在现行防治条件下,全国平均每年因各种稻病造成稻谷减产达200亿kg。水稻病害种类很多,全世界有近百种,我国正式记载的达70余种,其中具有经济重要性的有20余种。稻

2、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发生面积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一、稻瘟病Riceblast稻瘟病是水稻三大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稻区。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1、症状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1)苗瘟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引起,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变褐,卷缩枯死。病部产生大量灰色霉层。(2)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分蘖期至拔节期盛发。病斑常因天气条件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的差异,分为四种类型:普通型(慢性型)为最常见的症状。病班梭形,最外层为淡黄色晕圈,称中毒

3、部;内圈为褐色,称坏死部;中央呈灰白色,称崩溃部。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变为褐色长条状,称坏死线。此“三部一线”是其主要特征,也称典型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生灰白色霉层。急性型病斑感病品种的叶片常产生暗绿色近圆形至椭圆形的病斑,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是此病流行的预兆。白点型病斑感病品种的嫩叶感病后,产生的白色近圆形小白斑。如果天气条件有利于病害发展,可迅速扩展成为急性型病斑。褐点型病斑在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病斑。(3)节稻瘟多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4)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

4、,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5)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节、穗颈、枝梗和谷粒的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稻瘟病叶部症状1-2.急性型3.慢性型(中期)4.慢性型(后期)5.白点型6.褐点型稻瘟病症状1.苗叶瘟2-3.叶节瘟4-6.节瘟7.穗颈瘟2、病原*病原菌无性态为稻梨孢菌(Pyriculariagrisea),属半知菌亚门。*有性态为稻卵孢球腔菌(Magnaporthegrisea)属子囊菌亚门,但一般极少产生有性世代。稻瘟病病原形态图1.分生孢子梗2.分生孢子3.分生孢子萌发2.1形态:无性态分生孢子梗

5、从病组织的气孔或表皮成簇生出,很少单生,不分枝,一般有2~4个隔膜,基部较粗,呈淡褐色,顶部较细,色较浅,顶部形成分生孢子后,从其侧方生出短枝,再生分生孢子,如此连续多次,分生孢于脱落后,梗顶部成屈折状;分生孢子无色或淡褐色,洋梨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尖,基部钝圆,有脚胞,成熟后常具2个隔膜。有性态病菌子囊壳黑色球形,有长喙,子囊圆柱形至棍棒形,多数子囊有8个子囊孢子,少数1~6个,子囊孢子呈不规则排列,无色,呈梭形,略弯曲,有3个隔膜。2.2生理*菌丝生长温度为8~37℃,适温为26~28℃。分生孢子在10~35℃范围内均可形成,以25~28℃为最适。萌发温度范围为15

6、~32℃,适温为25~28℃。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湿热为52℃(5~7min);病节内的菌丝为55℃(10min);谷粒组织内为53℃(5min)。病菌对干热有较强的抵抗力。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在60℃经30h仍有部分存活;于4~6℃条件下,经过50~60d,仍有20%存活。病菌在速冻条件下,-30℃下可存活18个月。在室温条件下,稻节和麦粒上培养的菌。分生孢子的形成,要求相对湿度在93%以上,并需有一定时间的光暗交替条件。萌发要求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最好有水滴或水膜存在。病菌可产生五种毒素,即稻瘟菌素(piricularin)、σ-吡啶羧酸(picolinicacid

7、)、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acid)、稻瘟醇(piricculo1)及香豆素(coumarin)。这些毒素对稻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的作用。将提取的稻瘟菌素、吡啶羧酸、交链孢菌酮酸的稀释液,分别滴在叶片的机械伤口上,置适宜温度下都可引起叶片呈现与稻瘟病相似的病斑。3.生理分化稻瘟病菌对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具明显的专化牲,据此区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我国稻瘟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寄主为特特勃、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和丽江新团黑谷7个品种。目前长江流域双季籼粳稻混栽区小种组成较为复杂,籼稻品种上以ZB、ZC群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