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

《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

ID:36244054

大小:3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7

《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_第1页
《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_第2页
《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_第3页
《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_第4页
《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美国重农主义的典范之作.刘畅[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1209]1782年于伦敦出版的《一位美国农夫的来信}}(LettersfrommAmericanFarmer),是一部划时代的作,貌似谦逊,实质自豪而激情地分析了美国特质的形成及其原因,开创了美困文学这类主题的先河.美文学史家普遍认为,这部书信体作品在18世纪,是除富兰克林的《自传》外最令人赏心悦rj的一奉书,书的作者是18世纪的梭罗作者克雷夫科尔(J.HectorSt.JohndeCrevecoeur,1764一l813)与富兰克林,杰斐逊等政治家私交甚笃

2、.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的贵族世家,在英国求学期间对北美洲产生浓厚兴趣.1754年,他以法吲陆军中尉的身份到达JJ口拿大,负责制图;l759年,他在参与魁北克之役后进入英属北美殖民地做测量lr作;1764年,他成为纽约州公民,娶妻生子,定居橘县(OrangeCounty)的"松山农场"(PineHil1).他的这本书信体作品即写于这座农场.在美革命前夕,也许没有人能像这位法裔美国人那样如此熟悉整个法属和英属殖民地,以及遥远辽阔的荒野.正是通过j殖民地生活现实的漫长而亲密的接触,他才写出了这本名垂青史的着作该书采用18世纪很流行的书信体,由l2封信组成,假借一位名叫詹姆土(James)的美日农夫答复

3、一位英绅士F.B.先生的一连串问题.这种体裁便于作者既能概述他的美}壬4经验,又能对这些经历发表个人评论,凄来颇有优美的法闰散文的风韵.詹姆士自称为美的第三代移民,一个智力有限的诚实的自耕农,但为什么一个相比丁当时欧洲崇尚贵族品味的文化风气来说相当粗俗的农夫,居然在西方思想史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至影响整个世界对美国的认识?原因就在于克雷夫科尔以具体个案向西方传达了重农主义范式下的"美罔性"——迥异于陈鸩欧洲的美国独特性.一,美国的重农主义传统重农主义(Physiocracy),也称作重农学派,起源于法同,是最早的,较为完整的经济理论,以1750年代至1770年代初的魁奈和杜尔戈为主要代表,是对

4、之前偏重丁商业的"科尔贝尔主义"(Colbertism)的反动?重农主义者提出门然秩序的概念,认为一个曰家所有财富的啭一来源是农业生产,其他经济活动,如制造业,被看作是利用农业产的盈余部分,是盈余的农产品养活从事制造的T人.重农主义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有灭赋的权利拥有上地,耕耘JlI地所花的劳动本身就是具有法律效用的地契;土地所有权不仅让一个农夫经济自立,而且给了他:会地位和尊严;在劳动过程中和自然的不断接触使他幸福而I善;政府应该致力于保护拥有土地的自耕农的利益等.早在美国尚未独立的】8世纪中期,闰家决策者深受法"重农学派"的影响,在美早期思想中形成一脉很H月显的重农传统.富兰克林从1750年

5、代开始就在其各类写作中表达有关农业型美的看法.他在《关于民族财富的立场的检查》(PositionstobeExamined,ConcerningNationalWe~dth,1769)中曾做过如下表述:一个民族似乎有种获得财富的方式.第一种是靠战争,就像罗马人劫掠被征服的邻罔那样,这是抢劫;第二种是商业,而商业足一种欺骗;第i种是农业,这是唯一诚实的方式,人通过上帝创造的一种连续的奇迹真J】三地繁殖了他们播住地下的种子(Biglow.1888:376).在土地资源丰富,而_丁业发展尚处于萌芽期时,重农主义思想自然成为当时美思想的主流.时美IfJ人r】90%以上是农民,大多数是土地保有者,以传统

6、方式处理地方事务,没有严重的贫富分化,没有严密的阶级组织(帕灵顿,2002:309).因此早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延续了法国重农主义的观点,认为健康的美闰经济是农业经济,即农业是唯一的劳动生产方式,只有从农业中才可能获得法罔晕农主义所提出的净产品或最终的劳动净值.二,自耕农形象的理想化克雷夫科尔的思想背景明显是法国重农主义的,既有土地平均_卞义的幻想,又有热烈的人文主义精神他在/名作欣赏MASTEl1)IECESREI小说纵横55■■■豳脚捌瓶i毫6—■■■■■■■冒_il_臣一燕硼谢一咋禽畦祧蠖懒+下寸J,翘舣嫩凇鼹翅掌媾搬一一一一"松山农场"的田园生活看来像重农主义的完美实例.《来信》最突出

7、之处是对18世纪美国农业社会的理想化描绘.在他写下这些信的时候,西部最远边地的狩猎者和冒险者正与印第安人作战,东部沿海城市通过贸易累积起巨额财富,由此产生的邪恶与奢侈让克雷夫科尔忧心忡忡.然而,不断向西开垦的千百万公顷的土地,及其耕耘其上的千百万自耕农,让他感到宽慰.通过这些信件,他传达出一个思想,认为在简单的农业社会中,人们所拥有的一定量的地产给他们以安全感,能够保持一定程度的地位平等,由此产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