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要人于右任

ID:36238971

大小:3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7

民国要人于右任_第1页
民国要人于右任_第2页
民国要人于右任_第3页
民国要人于右任_第4页
民国要人于右任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要人于右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国要人于右任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陕西三原,17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23岁中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之一。他还是诗人、著名书法家。他出生于穷苦家庭,成名后爱国恤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出身寒微 抱负远大    于右任常以“牧羊儿”自称。他出身贫苦,母亲也是。生母赵太姐小时候,就因家贫,头插草标被卖过。  于右任两岁时,赵氏生母病重,将伯循(于右任原名)托付给房氏抚养。  房氏是于右任二伯父的妻子,因丈夫下江南长期没有音讯,房氏娘家劝她改嫁。但是为了苦命弟妹(于右任生母赵氏)的遗愿,她抱着

2、伯循来到城隍庙,对天起誓:愿守空房,吃千辛万苦,也要把伯循抚育成人!  于右任六七岁时,求伯母为他买了一只便宜的跛羊。他天天早起放羊,为的是能够生下小羊,补贴家用。然而有一天放羊时窜来三只野狼,不仅噬食了跛羊,还要扑食于右任。幸亏一位杨姓村民赶到,才救了他一命。  7岁那年,于右任的舅父送他到村中马王庙学塾启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右任见家里连盐都买不起,便利用课余或逃学到鞭炮作坊卷纸炮赚钱。有时,他一天可以挣二十多文钱。  伯母房氏得到消息,拉着于右任,向学校先生检讨家教不严,跪下让先生用戒尺罚打自己。感动得先生从长衫里摸出九文大

3、钱,交给贫寒的于右任母子买盐。经历此事之后,于右任保证一心学习。  于右任勤勉苦学,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参加陕西省考试后,学政叶尔恺评价于右任是“西北奇才”,并送于右任一本《出使四国日记》。  少年时受到的苦,于右任从来不忘。成名后,对于有恩于他的恩人和家乡,于右任尽孝尽力:他将房氏伯母当生母供养。令人抱恨的是1927年间,陕西大旱三年,饥民为了活命,挖掘了房氏坟墓,企望变卖殉葬品。  于右任得知,悲痛万分。已经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常委、军事委员会常委等职的他没有报复掘墓者。他体谅灾民是因灾情所致,复电家乡“不要追究”。只是作

4、诗饮泪:“发冢原情亦可怜,报恩无计慰黄泉。关西赤地人相食,白首孤儿哭墓年。”  于右任后来身居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等要职,曾经回乡寻访对自己有恩、却多年不见音信的舅舅。由于战乱频仍,未能找到舅舅。他在洒泪而归时,声称“陕为吾父,甘为吾母”!  为了“父母”不再受穷,从二十世纪20年代起,他就建言“开发西北”,并呼吁社会贤达“兴学兴农”。他首倡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大)、渭北中学,还先后在三原创办“民治小学”、“民治中学”、“三原女子中学”等等。    民主斗士 不屈不挠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

5、往陕西避难。时年21岁的于右任认为,慈禧一伙正是国弱民穷的根源,他要上书陕西巡抚岑春萱,杀死西太后,被同学好友制止。  尽管已经中举,尽管已经结婚,于右任救国救民雄心依旧。有一天,24岁的于右任披头散发,光着上身,提一把砍刀,照了一张相。这张相片配上“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的题联,被照相馆老板私自加洗多张送人。  两年后,于右任赴河南开封科考。三原县令德锐向陕西总督密报,说于右任是“革命党”,证据就是那张相片及其题联、诗章。当局立刻下令通缉。于右任闻讯后,逃到上海,化名“刘学裕”(“留学于”),辗转震旦学院学习。  在震旦学院

6、,于右任受到马相伯院长的赏识。他开始在《新民丛报》上以“于右任”为名,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右任”既用“夫子循循善诱人”中“诱人”谐音,又指反清:古代“左衽”指代少数民族,“右任(衽)”指代汉族。  在上海,于右任还参与创办中国公学、上海大学。马相伯组建新校,于右任协助并撷取《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诗名,建议以“复旦”为校名,这就是现今复旦大学。  1905年,于右任结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此后,又办了和他一样命运多舛、影响却大的几份报纸。  1907年4月2日,《神州日报》问世。这是革命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

7、。这份报纸竟然没用光绪年号,用的是干支和公元纪年。80天后,报馆因邻居失火殃及毁坏,于右任又在1909年3月26日创刊《民呼日报》。92天后,于右任被当局拘押25天,过堂8次,最后被逐出英租界。然而50天后的10月3日,又一份藏匿“于”字的《民吁日报》出现在上海滩,48天后,《民吁日报》又被查封。  虽然屡受重创,但于右任不屈不挠。1910年10月11日,又有《民立报》现身上海,社长又是于右任。这是代表同盟会的报纸。“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民立报》更加大胆。于右任也赢得了“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美誉。  其实,于右

8、任真的拿枪上阵,指挥过千军万马。1918年,他应邀回到家乡,担任“护法运动”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在他的指挥下,陕西靖国军和南方“护法运动”遥相呼应,给了北洋军阀沉重的打击。    两袖清风 一心为民    辛亥革命成功后,于右任被孙中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正文描述:

《民国要人于右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国要人于右任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陕西三原,17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23岁中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之一。他还是诗人、著名书法家。他出生于穷苦家庭,成名后爱国恤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出身寒微 抱负远大    于右任常以“牧羊儿”自称。他出身贫苦,母亲也是。生母赵太姐小时候,就因家贫,头插草标被卖过。  于右任两岁时,赵氏生母病重,将伯循(于右任原名)托付给房氏抚养。  房氏是于右任二伯父的妻子,因丈夫下江南长期没有音讯,房氏娘家劝她改嫁。但是为了苦命弟妹(于右任生母赵氏)的遗愿,她抱着

2、伯循来到城隍庙,对天起誓:愿守空房,吃千辛万苦,也要把伯循抚育成人!  于右任六七岁时,求伯母为他买了一只便宜的跛羊。他天天早起放羊,为的是能够生下小羊,补贴家用。然而有一天放羊时窜来三只野狼,不仅噬食了跛羊,还要扑食于右任。幸亏一位杨姓村民赶到,才救了他一命。  7岁那年,于右任的舅父送他到村中马王庙学塾启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于右任见家里连盐都买不起,便利用课余或逃学到鞭炮作坊卷纸炮赚钱。有时,他一天可以挣二十多文钱。  伯母房氏得到消息,拉着于右任,向学校先生检讨家教不严,跪下让先生用戒尺罚打自己。感动得先生从长衫里摸出九文大

3、钱,交给贫寒的于右任母子买盐。经历此事之后,于右任保证一心学习。  于右任勤勉苦学,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参加陕西省考试后,学政叶尔恺评价于右任是“西北奇才”,并送于右任一本《出使四国日记》。  少年时受到的苦,于右任从来不忘。成名后,对于有恩于他的恩人和家乡,于右任尽孝尽力:他将房氏伯母当生母供养。令人抱恨的是1927年间,陕西大旱三年,饥民为了活命,挖掘了房氏坟墓,企望变卖殉葬品。  于右任得知,悲痛万分。已经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常委、军事委员会常委等职的他没有报复掘墓者。他体谅灾民是因灾情所致,复电家乡“不要追究”。只是作

4、诗饮泪:“发冢原情亦可怜,报恩无计慰黄泉。关西赤地人相食,白首孤儿哭墓年。”  于右任后来身居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等要职,曾经回乡寻访对自己有恩、却多年不见音信的舅舅。由于战乱频仍,未能找到舅舅。他在洒泪而归时,声称“陕为吾父,甘为吾母”!  为了“父母”不再受穷,从二十世纪20年代起,他就建言“开发西北”,并呼吁社会贤达“兴学兴农”。他首倡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大)、渭北中学,还先后在三原创办“民治小学”、“民治中学”、“三原女子中学”等等。    民主斗士 不屈不挠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

5、往陕西避难。时年21岁的于右任认为,慈禧一伙正是国弱民穷的根源,他要上书陕西巡抚岑春萱,杀死西太后,被同学好友制止。  尽管已经中举,尽管已经结婚,于右任救国救民雄心依旧。有一天,24岁的于右任披头散发,光着上身,提一把砍刀,照了一张相。这张相片配上“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的题联,被照相馆老板私自加洗多张送人。  两年后,于右任赴河南开封科考。三原县令德锐向陕西总督密报,说于右任是“革命党”,证据就是那张相片及其题联、诗章。当局立刻下令通缉。于右任闻讯后,逃到上海,化名“刘学裕”(“留学于”),辗转震旦学院学习。  在震旦学院

6、,于右任受到马相伯院长的赏识。他开始在《新民丛报》上以“于右任”为名,发表言辞激烈的文章。“右任”既用“夫子循循善诱人”中“诱人”谐音,又指反清:古代“左衽”指代少数民族,“右任(衽)”指代汉族。  在上海,于右任还参与创办中国公学、上海大学。马相伯组建新校,于右任协助并撷取《卿云歌》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诗名,建议以“复旦”为校名,这就是现今复旦大学。  1905年,于右任结识孙中山,加入了同盟会。此后,又办了和他一样命运多舛、影响却大的几份报纸。  1907年4月2日,《神州日报》问世。这是革命党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日报

7、。这份报纸竟然没用光绪年号,用的是干支和公元纪年。80天后,报馆因邻居失火殃及毁坏,于右任又在1909年3月26日创刊《民呼日报》。92天后,于右任被当局拘押25天,过堂8次,最后被逐出英租界。然而50天后的10月3日,又一份藏匿“于”字的《民吁日报》出现在上海滩,48天后,《民吁日报》又被查封。  虽然屡受重创,但于右任不屈不挠。1910年10月11日,又有《民立报》现身上海,社长又是于右任。这是代表同盟会的报纸。“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两年半”!《民立报》更加大胆。于右任也赢得了“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美誉。  其实,于右

8、任真的拿枪上阵,指挥过千军万马。1918年,他应邀回到家乡,担任“护法运动”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在他的指挥下,陕西靖国军和南方“护法运动”遥相呼应,给了北洋军阀沉重的打击。    两袖清风 一心为民    辛亥革命成功后,于右任被孙中山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