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
2、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JournalofAnshanNormalUniversity鞍山师范学院201l-10.13(5):228弃守大宁与明代北部边疆结构的失衡张士尊(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辽宁鞍山114007)摘要:靖难之役中朱棣放弃了大宁,并且一直没有恢复.在本文中,作者首先论证了因”酬劳三卫”而放弃大宁的说法缺乏根据;其次探讨军食供应困难是大宁没有恢复的重要原因;接着指出重视权宜之计忽视结构平衡是朱棣边疆政策的主要失误,从而触及到困扰明代北部边疆问题的更深层次.关键词:大
3、宁;明代;北部边疆中图分类号:K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篇号:1008-2441(2011)0543023-06建文初年,朱棣为夺取政权,把大宁都司(北平行都司)全部内迁;朱棣即位以后,大宁迟迟没有恢复,这样,在长城以北形成数百里的”真空”地带.明代中期以后,草原部落南迁,纷纷涌向这里,给明朝北部边疆带来巨大压力.大宁弃守,原因何在?永乐以后,论述者多矣.本文不揣简陋,旧话重提,以期对此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一,三卫有参加靖难的可能.却没有得到大宁的可能朱棣为何弃守大宁?永乐以后,就有很多议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酬劳三卫”说.查阅现存史料,最早谈到弃守大宁”酬劳
4、三卫”的是马文升,他在《为经略近京边以豫防虏患事疏》中说:“迨我太宗文皇帝,肃清内难,嗣登宝位之初,迁都北平,亲率六师,将勇兵强,武备极盛,所以虏遁漠北,不敢南牧,遂将大宁都司撤于直隶保定府,所属营州等十数卫,俱撤于畿内,宁王亦迁于江西布政司,此以酬三卫夷人翊戴之功,故分地与之,然中国之险亦失矣.却将其地分与今朵颜等三卫达子居住,除官降印,为我藩篱,神谋睿算,固有在矣.”【1J(卷64,p545)马文升于景泰三年(1452)由进士为监察御史,正德五年(1510)病逝,宦海沉浮58年时间,先后担任过陕西巡抚,辽东巡抚和兵部尚书等职,对明朝北部边疆十分熟悉.查《明
5、实录》,此奏疏进呈于弘治十二年(1499)十一月,此时马文升担任兵部尚书.【2j(卷156,弘治十二年十一月乙丑)马文升是着名的军事家,又长期任职于兵部,对北部边疆文献和历史掌故自应熟悉,该不会在严肃的奏疏中传递错误的信息,也就是说,马文升如此记载必定有所根据.那么,根据是什么呢?我们查阅最权威的官方文献《太祖实录》,《太宗实录》及《明会典》,其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明代私修国史风气很盛,但多数着述出现在嘉靖以后,看来能够参考的只有私记和杂史了.建文一朝史多阙如,故后代私记较多,特别是万历年间恢复建文年号以后,更是如此.朱鹭《建文书法拟》和屠方叔《建文朝野汇编》
6、等书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其中《建文书法拟》总计引用此前有关着述65种之多.关于大宁一事,《建文朝野汇编》最为详细,而且每条史料都留有出处,其中朱棣与三卫合谋劫夺宁王朱权之事出自《秘史》;朱棣把大宁赏给三卫之事出自《革除录》.《秘史》也称《姜氏秘史》,为明朝人姜清所撰.【3J(432册,p551)据《四库全书总目》中介绍说:姜清,戈阳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尚宝少卿,”自靖难之后,建文一朝事迹大抵遗失,是书于故案文集,搜辑遗闻编年纪载,至于地道出亡等事,则未尝载及,纪录颇见精核.”【4j(卷53)《革除录》也称《革除遗录》,为明朝人宋端仪所撰.收稿日期
7、:2011—06—21作者简介:张士尊(1956一),男,辽宁台安人,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教授,博士.24鞍山师范学院第l3卷据《革除逸史原序》中说:”夫革除间,史臣远嫌,不纪建文之事,以致四年政令阙而不传.自仁宣以后,山林之士稍稍出逸文,谈往事,于是有撰靖难录者,有撰革除录者.余尝观二录,其辞或抑或扬,俱失太过,而革除录失实尤多.”(410册)此书在编撰《四库全书》时已经找不到了,《四库全书》总目中说:”《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然其书今未见.”E4J(卷61)宋端仪,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以上的材料说明三个问题;其一,姜清
8、《姜氏秘史》和宋端仪《革除录》都是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