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哲理语句的运思

作文哲理语句的运思

ID:36224486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7

作文哲理语句的运思_第1页
作文哲理语句的运思_第2页
作文哲理语句的运思_第3页
作文哲理语句的运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作文哲理语句的运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哲理语句的运思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徐其英看多了以修辞锤炼为能事的学生作文,总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感,看起来华丽无比但是思想肤浅幼稚。其实锤炼作文语言,炼形是次要的,炼意才是关键,以情感柔软人心,以智慧启迪人心。一篇作文,不必追求字字珠玑,如果能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浓缩在一两句话语中,使之尽可能具有警策作用,立片言而居要,整篇文章就会理趣盎然,令人回味无穷。为追求语言的成熟度,不少学生喜欢走终南捷径,大量积累并引用名言警句。这种做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如果能具有原创精神,在作文中,有意识地运思几

2、种独具个性的名言警句,就更加难能可贵了。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客观事物的冷静审视,是体现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洞察力和判断力。穿透外在世界纷乱复杂的表象,挖掘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对客观事物作出准确无误而又新颖独特的判断,警策性因此产生。比如“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方是人防范最为严密的地方,也是人们思维的死角。再如鲁迅名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上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一句警醒。二、形象句说理如果单纯依靠抽象的语言,容易枯燥乏味,演变成说教。能迅速引起人们共鸣的,往

3、往是一些生动鲜明的形象。用形象化的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对生活的认知,表意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延长了读者领悟、想象的时间,从而使你表达的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比如“最软的果子先落地”,理解时要从自然这一角度跨越到社会角度去理解,才能明白哲理“懦弱的最容易被打垮打倒”;再如“短板理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生活中装水的木桶4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

4、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这些句子,比起“不能懦弱”、在“注意团队精神”这样直接地说理,更能启人深思。三、顶针句顶针句用语连贯,由此及彼,逻辑严密,表达的是对事物内在普遍联系、规律性的认识,具有一种令人无可辩驳的力量。“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断章》),这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欣赏着他人,而每个人都可能被别人欣赏一样,人与人之间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际遇、缘分。“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史铁生《我与地坛》),这句话

5、将“我”的“车辙”和母亲的“脚印”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勾勒了“我”与地坛的特殊情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母亲来公园寻找“我”的艰难历程。四、作比较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现象分析的同时,要学会运用比较分析来认识和揭示事物的本质。可正比。“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为了突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一主题,以谷物林木的培植极其不易相衬。“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史铁生《我与地坛》),这句话先说自己“不幸”,后说母亲

6、“不幸”。前者是说肢体的残疾,后者是说心灵的苦难。它将两个人两种不同的不幸联在一起,以自己的不幸来衬托母亲的更不幸,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不幸的无奈和痛苦,更突出了作者对母亲痛苦心理的感受,是对母亲深沉的爱,是对母亲深切的理解,以此来揭示母子之间各以对方为重的纯真感人的深情厚意,极具震撼力。可对比。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作比较,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反差,让人4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获得认知。比如《荀子•劝学》“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个对

7、比以雕刻的坚持不懈和浅尝辄止来揭示学习的道理,持之以恒才会走向成功。可横比。把同一时期的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或辨析异同,或求同辨异,表达的是你对人事的细微思考,给我们一种睿智精警、思维辩证严密的美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梅雪既有共性,亦有个性: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过横向比较,就能准确地找出世间万物具有特征的“个性”来,这样再把事物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表现出来,认识的深刻性也就能较好地得到

8、表现。五、因果句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因果关系。揭示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也就阐述了道理,明辨了是与非。“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移步换形,庐山姿态万千,不可辨认。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给人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人要心灵澄明,就得时时补充新知。在探究和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一因一果的层次上,而要善于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原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