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221888
大小:3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7
《信息学概论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技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而且在影响着教育和学习方式。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育本身也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本文以借助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合理使用为例,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电子专业教学质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走进学校
2、,走进课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要求转变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想象、创作”等学习方法,提倡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内容的关联性特质,来对教法进行恰当整合。 随着国内电子行业发展速度,并且与全球更趋于一致。电子科技性能的不断提高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学校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电子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以便真正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选用的基本需求。电子技术更
3、新是日新月异的,因此信息技术在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量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效果的增强,信息技术和仿真教学辅助软件的运用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动画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现场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仿真生产作业与顶岗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教学生产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电教化教学的配合。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电子专业教学方式具有多元
4、化发展,它含有电子专业知识掌握的教学要求,电子技能实践的实训操作要求,协调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情感要求,等等。教学过程中与电教、模拟实验,仿真相结合,并且融入创新思想,新课程标准提倡这种综合性教育的组织与融合。这些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如果有电教化或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相配合,电子专业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电子专业中有一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此课程需要以演示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基础,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类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教学中就需要注意“用实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的模拟电子
5、实验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教学是一种压迫式教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实验难度大,甚至有操作危险性,而模拟电子实验箱上的元器件大多比较小,又存在实际操作在班级教学中可视的局限性。如果运用电教化教学,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和交互功能,特别是实物投影,就可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运用电教媒体技术优化教学,通过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信息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合理地使用能够使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化的课堂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6、但不能不顾教学内容,而盲目地追求电教化手段,要求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合理使用,让电教化教学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1.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头的巧妙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的欲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传感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时,我运用形象生动的机器人活动视频,导入传感器的新课程,机器人的各种举动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设计者通过对不同的机器人实施操纵,使其自动完成各项活动。通过这一有趣的引入,学
7、生对课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又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使抽象枯燥的专业课程变得充满科技趣味;又如在讲《电子测量》这门课程时,书本中的每一种测量仪器,不可能在实际的实验室中准备齐全,以供学生使用。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手法,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带领学生通过相应的软件操作,在计算机中观察仪器的测量过程。通过仿真测量仪器的显示结果,分析电路的状态,得出相应的结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仿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导入新课,有轻松的、愉快的、神秘的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8、 2.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接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解决难点,有利于掌握学习知识。 例如:在新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