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

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

ID:36221273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7

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_第1页
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_第2页
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_第3页
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_第4页
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社会市场经济:中国强盛的唯一之路2011-09-26下文摘录自何新2000年着作《新国家主义的经济观》(时事出版社出版)  探讨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记者: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什么时候正式确立的?  何新: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思想早在30年代就已在德国经济学中形成。德国经济学保持自从李斯特以来的国家主义和历史主义的理论传统,一直没有汇入英美斯密自由主义的主流思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社会主义一度成为咄咄逼人的发展主流。除东欧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外,西欧的“社会主义”思潮亦在滋长,实行计划经济和国有化的呼声甚高。甚至保守(右翼)的西德基民盟在

2、1947年制订的“阿伦纲领”中当时也提出了所谓“基督教社会主义”的纲领。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不符合德国人民的国家与社会利益”,认为“对经济实行计划和控制……从长远来看是极为必要的”。甚至该党当时也主张对重要的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  德国主流思想界于1949年7月在“杜塞尔多夫文件”中正式接受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原则。随着基民党在同年秋天的大选中获胜,联邦德国第一届内阁阿登纳政府--成立,“社会市场经济”即正式成为联邦政府的经济和社会指导原则。  经济体制转轨在一个不长的时间内即能顺利完成证明了社会市场经济构想的成功,它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这一点首先反

3、映基民盟内。社会市场经济作为一个有效和成功的体制后来也得到了与其民盟对峙的西德另一主要政党社民党的承认。1959年社民党代表大会通过的“哥德斯堡纲领”正式接受了“社会市场经济”。  从1948年6月至1951年的这几年是战后联邦德国的经济恢复时期,在这三年半时间里,由于实行了币制改革,采取了其他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措施,西德的国民经济得以从战时体制转移到“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上来,为往后经济迅速、顺利的发展打下比较牢固的基础。1951年工业生产第一次超过了1938年水平,外贸逆差减至3,000万美元,也第一次接近于达到外贸收支平衡。这一年还正式停止的工业

4、企业的拆迁。从1952年开始,联邦德国进入了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2年至1959年,第二个阶段是1960年至1965年。前一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更快一些,后一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特别是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有较大幅度下降。  五十年代初开始,艾哈德推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联邦德国出现了全面的经济繁荣。五十年代被称为发生“经济奇迹”的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的经济也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发展着。从1951年到1973年中,国民生产总值有8年增长率超过10%(其中1951年为22.1%),有5年增长率为9%或

5、9%-10%之间,有7年增长率在7%-9%之间。其余3年除1967年之外,增长率均不低于6%。  从五十年代初期至六十年代上半期,是联邦德国战后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许多西方经济学家把这个时期突出的经济实绩称做“经济奇迹”。  这个时期,资本家的利润率相当高,一般制造业的利润率均在30%-40%之间,象埃德温?哈特里奇在《第四帝国的崛起》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  “如果一位制造商(他每年从营业额中获取35%的利润)能不沉湎于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而把多余的资金用于重建工厂、购买新机床等等,他就能很快通过其免税投资的稳步积累而大发其财。用不了几年,

6、他就能通过利润的循环投资使自己成为德国的百万富翁,许多精明能干的企业家都是这样发迹的。”  记者:在社会保障方面,战后西德有哪些政策?  何新:战后的西德联邦政府实行了一整套使人民最低消费需求得到适当满足、经济生活有一定保障的措施:  (1)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严格财政开支,缓和通货膨胀率,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的实际工资不断增长,借以提高人民的购买力。据统计,中等收入水平的劳动者1950年实际年收入平均为5,528马克,1955年增至7,445马克,1960年增至9,332马克,1965年则增至12,118马克;1955年比上年增长6%,1960年比上年

7、增长6.4%,1965年则比上年增长6.5%。  (2)推行包括给失业工人发放补贴、给退休和丧失工作能力的职工发放退休金和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福利制度。1950年联邦德国社会福利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1%,到1965年上升为24.5%。  (3)大规模兴建住房,改善居民特别是工人的居住条件,以解除工人的安家置业之忧。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上半期,联邦德国的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工人罢工人数和次数比较少,因罢工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比较小。  联邦政府在原有的养老金保险、疾病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同时联邦议院颁布了

8、一系列法律和法令。  据不完全统计,1952年有《战争损失补偿法》;1956年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