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哈24中李佳文

《登高》教学设计哈24中李佳文

ID:36210834

大小:22.6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7

《登高》教学设计哈24中李佳文_第1页
《登高》教学设计哈24中李佳文_第2页
《登高》教学设计哈24中李佳文_第3页
《登高》教学设计哈24中李佳文_第4页
《登高》教学设计哈24中李佳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登高》教学设计哈24中李佳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登高     教师:哈24中李佳文《登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能力 ⒈感受诗中的秋天意象、品味诗中的独特意境;⒉赏析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过程与方法1.辅以影音渲染烘托,为学生创设诗歌情境;⒉启发、引导,进入特定情境,感受诗人的复杂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诗人博大的胸怀和深沉的情感。教学重点 在特定情境的烘托、渲染下,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意境,深度审视诗人登高悲秋的别样情怀。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引证诗句深入理解诗人登高悲秋的别样情怀。重点突出  通过影音展示,试图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境,深入体会

2、。难点突破  诗人于深秋登台,何以就悲从中来,不尽感慨?试图从更多的诗句及文化传统中揣摩领悟出登台悲秋的深层心理,进而从更高层面把握这种诗歌类型。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幽州台上,陈子昂破空而来,喊出了千古失意人的满怀悲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上,李商隐泣血悲吟,哭出了一个盛世王朝的无比辉煌和深深绝望;当开元盛世已成绝响,当重返故园已成奢望,夔州江畔的高台上,饱经忧患的杜子美又会怎样向我们倾诉衷肠?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首“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登高》。(板书诗题、作者)

3、(幻灯片学习目标)二、诵读,初步整体感知。1.“七言律诗之冠”,冠是什么意思?第一。那么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我们不妨读读看。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这首《登高》,大家听时要注意语速、语调、重音、节奏。5配乐(幻灯片)◇读得非常动情,大家知道要读好一首诗,关键是——理解。只有理解了诗句,把握了情感,才能读得到位。你能告诉大家你这样读的依据是什么吗?◇后两联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基调——“悲”那么诗人的“悲苦”体现在哪里呢?◇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人说十四字而含八层悲苦,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幻灯片)(板

4、书 情 天涯孤旅 迟暮多病)“常作客”(幻灯片)“台,高迥处也”也是一层悲,你能体会得到吗。(幻灯片)明确:登高则视野开阔,面对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和浩渺无际的宇宙苍穹,人生的短暂感、自我的渺小感等种种身世之感、悲观情绪便会油然而生;或者长年羁旅他乡,思乡心切;或者壮志未酬而英雄迟暮;或者忧国伤时、报国无门等等,因此古人登高多有悲慨。(说明,此处引导学生从传统文人心理层面来体会诗人登高时种种无法释怀的情结,像怀才不遇、悲秋等等,从其立身高远、人生诉求方面深层解析其内心的种种惆怅与无限凄凉)◇那么尾联中也有悲慨吗?“艰难”有多难?

5、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当时的处境有多难(幻灯片)◇表面上说头发白了,又不能喝酒,实际上诗人是在说什么呢?想为国事尽力而不能,想借杯酒浇愁而不得——这可真是一种内外交困,苦不堪言,又怎一个愁字能说得尽呢!(说明,此处引导学生联系古代文人的仕隐情结,强烈的用世怀抱,像诗人曾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从而深切体会其怀才不得其用的悲苦。)2.带着这样深沉悲愁的心情我们再回头看前两联的景物。◇第一联描写了几种景物?都有怎样的特点?(板书 景 急风高天 清渚白沙 哀猿飞鸟)◇这样的景物合在一起透出一种怎样的氛围或感觉?莫非真的是“高处不

6、胜寒”,怎么这些景物都显得凄凉、萧瑟,似乎都已染上了诗人的悲愁。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幻灯片)◇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是——落木和长江(板书 落木长江)◇老师想把这一联改作五言诗“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来”,和原诗句表达效果5有什么不同?的确,没有了这两个叠音词,也就缺少了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萧萧,状风吹叶动之声,滚滚,状江水奔腾向前的冲力,让人如见如闻。◇和第一联的六种景物相比,境界是大了还是小了?从哪儿看出来的?无边的落木,不尽的长江,给人以包举宇宙之感,好像天地万物尽在我胸中。天地越是寥廓,人就—

7、—越显得渺小;长江越是无穷,人生就——越是显得短暂。◇类似的悲慨真是如此的神似,你看(幻灯片)诗人的这些关于人生的思考都表现出了某种强烈的时间意识,即生命是如此之短暂,而又时不我待,怎么样才能及早建功立业,而不是生命虚掷了呢?(说明,中国古代文人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这驱使他们积极入世、建功立业、光耀门楣。可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下,文人入世往往如履薄冰、精神压抑、命运坎坷。于是,萧瑟肃杀的秋天被视作具有隐喻意义的意象。它象征着一种繁华的消逝和一个更加残酷的未来,这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而深刻的失落心态有着某种自然的契

8、合。由此,古代知识分子往往将这种失落心态用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从而达到情景交融。)三、原来,杜甫这五十六字里居然隐藏了这么多的心事、隐痛,即便是相隔了1200多年,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窥见他当日的落魄与辛酸,那么我们果真已经穷尽了这首巅峰之作的真味了吗?我觉得大家不妨再来听听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