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

《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

ID:36197319

大小:549.81 KB

页数:68页

时间:2019-05-07

《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_第1页
《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_第2页
《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_第3页
《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_第4页
《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经》阴气、阴虚与六虚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内经》阴气、阴虚的 概念及其与六虚的关系山东中医药大学孙广仁【提要】主要讨论《内经》中的阴气、阴虚的概念及其与阳虚、气虚、精虚、血虚、津亏的关系。指出《内经》中阴气的涵义有二:一指人体的在内或在下之气,与阳气指在外或在上之气相对;二指具有凉润、宁静、凝敛、沉降、抑制等作用,能抵御阳热邪气侵袭和清除阳热的气,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与阳气指代具有温煦、推动、发散、升腾、兴奋等作用,能抵御阴寒邪气侵袭并消除阴寒的气相对。《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

2、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研究阴气的概念和功能,发展“滋阴学派”和“温病学派”的学术思想,对深化认识热性疾病(包括外感热病和内伤热病)的病变机理,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

3、发展“道家”的以“以静制动”的养生思想,提高国民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阴气”的概念,部分学中医者感到陌生,总认为“阳气”与“阴血”相对是常理。“阳与气合称为阳气,阴与血合称为阴血”[1]的说法讲了20多年,早习以为常了,怎么又有“阴气”与“阳气”相对的说法?或问此说法源于何处?为什么目前多数中医基础和临床的教科书中都没有述及?本文试从《内经》有关论述入手,探讨人体之阴气、阴虚及气虚的概念,并对气阴两虚、气阳两虚提出自己的看法。那么阴气与阴虚的概念来源于何处?下面我们复习一下《内经》中有关“阴气”、“阴虚”及“气

4、虚”的论述。一、《内经》的阴气、阴虚和气虚《内经》中记载:“阴气”二字连读者98处,并且与“阳气”对称者68处;记述“阴虚”者13处;记述“气虚”者15处。(一)关于阴气(98处)1.关于阴气的概念和功能的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此两处的阴气与阳气相对而言,说明阴气与阳气的作用:阴气有宁静、抑制等作用,阳气有推动、温养等作用。《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此处的阴阳皆指气而言。因阴气有宁静、凝敛之作用,故能

5、藏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此处指明决定人体寿命长短的是阴气而不是阳气。这是古人通过观察而得出的结论。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由于人体阴气较盛而代谢相对缓慢,故多长寿。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2.关于阴气与阳气关系的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别论》:“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此两处的阴阳皆指气而言。阴气与阳气既对立制约,又

6、互根互用。阴阳二气的协调平秘,是人体生命存在的保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处的阴阳也指气而言。即在内的气(阴气)是运于外的气(阳气)的支撑,运于外的气是在内的气的使者。阴气与阳气相互为用,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稳定。《灵枢·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之气和,血脉调。”此处指出阴阳和平之人,其阴阳二气和调。这是《内经》中首次以“阴阳之气”来说明人体之气,也是首次以阴阳的概念来解说人体之气的阴阳两分。人体之气可分为阴阳两部分:具有温煦、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是阳气;具有凉润、

7、宁静、抑制等作用的部分是阴气。阴气与阳气之间既是对立制约的,又是互根互用的。阴阳二气协调平衡,是人体生理机能正常有序的标志。3.关于阴气在诊脉方面的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此处的阴气与阳气相对待,皆指一身之气中的一部分。平旦阴气与阳气和调,故可诊“有过不及之脉”。《素问·脉要精微论》:“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体之气,也随自然界的阴阳二气的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立春至夏至,人体中的阳气渐多;立秋至冬至,人体中的阴气渐旺。

8、“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故见四时平脉。4.关于阴气在阐释生理机能方面的论述《灵枢·寒热》:“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口问》:“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大惑论》:“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上3段用阴阳二气的对立制约来阐释寤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