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 (2)

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 (2)

ID:36196190

大小:1.18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9-05-07

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 (2)_第1页
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 (2)_第2页
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 (2)_第3页
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 (2)_第4页
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 (2)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浙江省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指导一、浙江省09年高考物理题赏识牛顿运动定律,理解能力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一定为零B.上升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C.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大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D.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A对B的压力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静电知识,理解能力15.请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工穿绝缘衣比穿金属衣安全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C.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会被电死D.打雷时,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险光电效应,推理能力16.在光电效应

2、实验中,飞飞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A.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C.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远距离输电,推理能力波,推理、计算能力18.在O点有一波源,t=0时刻开始向上振动,形成向右传播的一列横波。t1=4s时,距离O点为3m的A点第一次达到波峰;t2=7s时,距离O点为4m的B点第一次达到波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横波的波长为2mB.该横波的周期为4sC.该横波的波速为1m/sD.距离O点为5m的质点第一次

3、开始向上振动的时刻为6s末19.半径为r带缺口的刚性金属圆环在纸面上固定放置,在圆环的缺口两端引出两根导线,分别与两块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连接,两板间距为d,如图(上)所示。有一变化的磁场垂直于纸面,规定向内为正,变化规律如图(下)所示。在t=0时刻平板之间中心有一重力不计,电荷量为q的静止微粒,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3秒内上极板为正极B.第3秒内上极板为负极C.第2秒末微粒回到了原来位置D.第3秒末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0.2电磁感应、动力学,推理能力万有引力定律,光的直线传播,推理、计算能力自转选择题的特点:对物理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点的覆盖面;重视物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

4、运用;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选用不同的橡皮绳代替弹簧,为测量橡皮绳的劲度系数,他们在橡皮绳下端依次逐个挂上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m=0.1kg,取g=10m/s2),并记录绳下端的坐标X加i(下标i表示挂在绳下端钩码个数)。然后逐个拿下钩码,同样记录绳下端面的坐标X减i,绳下端面坐标的值Xi=(X加i+X减i)/2的数据如下表:挂在橡皮绳下端的钩码个数橡皮绳下端的坐标(Xi/mm)[来源:学_科_网]甲乙1216.5216.52246.7232.03284.0246.54335.0264.25394.5281.36462.03

5、01.0(1)同一橡皮绳的X加iX减i(大于或小于);(2)同学的数据更符合实验要求(甲或乙);(3)选择一组数据用作图法得出该橡皮绳的劲度系数k(N/m);(4)为了更好的测量劲度系数,在选用钩码时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某同学测得电流—电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电流I/mA2.75.412.419.527.836.447.156.169.681.793.2电压U/V0.040.080.210.541.302.203.524.776.909.1211.46(1)用上表数据描绘电压随电流的变化曲线;(2)为了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已作出电阻随电流的变化曲线如

6、图所示;请指出图线的特征,并解释形成的原因。难度增加:难度系数大约0.49(去年0.56)实验题的特点:继承了去年实验题的特色:注重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引入了科学实验的操作方式)的考核,注重探究能力的考查。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能力的考查:如对图线变化的三个过程能否发现,能否做出分析(学科语言的描述)。实验题的这一命题导向对于今后教学重视实验操作体验和学生实验基本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导向作用。22.(16分)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H的平台上A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的滑道向下运动到B点后水平滑出,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L,B点的高度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取

7、g=10m/s2)。求:(1)运动员到达B点的速度与高度h的关系;(2)运动员要达到最大水平运动距离,B点的高度h应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为多少?(3)若图中H=4m,L=5m,动摩擦因数=0.2,则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7m,h值应为多少?动能定理、平抛运动;分析综合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23.(20分)如图所示,一矩形轻质柔软反射膜可绕过O点垂直纸面的水平轴转动,其在纸面上的长度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