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危险源辨识及岗位评估辨识培训教案 文档

2.1危险源辨识及岗位评估辨识培训教案 文档

ID:36176114

大小:106.4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7

2.1危险源辨识及岗位评估辨识培训教案 文档_第1页
2.1危险源辨识及岗位评估辨识培训教案 文档_第2页
2.1危险源辨识及岗位评估辨识培训教案 文档_第3页
2.1危险源辨识及岗位评估辨识培训教案 文档_第4页
2.1危险源辨识及岗位评估辨识培训教案 文档_第5页
资源描述:

《2.1危险源辨识及岗位评估辨识培训教案 文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案第一节相关概念的认识1.1安全与危险目前,我国生产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就煤矿企业而言,我国百万吨死亡率为5.03,是美国0.039的130倍,是印度(发展中国家)0.42的12倍;每年工伤总数超过6000人,是世界工伤总数的3倍。在生产过程中,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但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讲的安全是指不会引起人员伤害、发生职业病或伤亡,或造成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一种条件状态;相反,危险则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状态。众所周知,安全和生产是人类

2、生存和发展的两大根本性问题。要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要预防、控制、避免和消除各种意外事故,建立起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与之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使社会处于安全祥和的发展环境之中。1.2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通常,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物质与能量,并可能对人身、财产、环境造成危害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即我们通指的危险源。若从能量释放的角度分析,危险源可理解为系统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能量释放的危险物质。根据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重大危险源定义为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

3、种或多种危险物质,或多类危险物质的设施(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的运输);我国在GBl8218-2000标准中将重大危险源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开始重视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工作,并于2001年4月1日起实施了由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的国家标准GBl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4、这为我国有效地控制重大危险源,预防事故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节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根据危险物质的特性及其数量,若等于或超过了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其中,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根据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两种情况:若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其数量等于或超过GB18218-2000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即为重大危险源;若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种,则按下式计算,满足该公式即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3/Q3+┈+qn/Qn≥1式中:q1,q2,q3┈qn——各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Q1,Q2,Q3┈Qn——与各种危险物质相对

5、应的生产场所或储存区的临界量。然而,事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所以清查危险源工作需周密部署和细致开展,笔者认为主要需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有效地预防事故,控制其于未然之中。2.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建立有效的辨识小组要进行危险源辨识,我们首先要收集一些与辨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如《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93)、GBJl6-19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修订版)、GB5044一1985《职业性接触毒性危害程度分级》等。了解相关规程规范后,建立有效的辨识小组,由各专业人员参与

6、,如消防、电气、化工、安全、心理、动力、机械、建筑、管理等专业人员,这样就可以尽量将生产中存在的各专业的危险源识别到位。因为有些很潜在的危险源,只有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运用危害辨识方法,才能辨识出来。2.2根据企业基本情况,正确合理选用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如现场观察访谈、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SCL)、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适用的范围或局限性,组织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针对需要辨识的环境、设备、设施、场所,运用合适、有效的辨识方法进行清查。2.3开展

7、周密细致辨识工作,查找危险源在开展辨识工作时,按照整个任务体系的要求辨识范围应覆盖组织设计、生产、储存、销售的全过程,同时要考虑3种时态,即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3种状态,即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以及7个方面的因素,即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性因素和其他因素,进行辨识。(1)生产场所布局及作业环境。从生产场所的地形地物、危险灾害、资源条件等外围情况,到构筑物工艺流程、易燃易爆、辐射噪声、危险物品、安全卫生防护等基本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杜绝环境方面的潜在危险。(2)建(构)筑物及生产设备、装置。对构筑物的结构

8、、防火防爆、通风照明、生产卫生等,及设备装置的高温高压、触电断电、腐蚀爆炸、检修故障、操作运转等情况进行清查,以防失误和不当等带来的危害防止不安全状态发生。(3)生产工艺过程及危害作业部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