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常态课自评

《穷人》常态课自评

ID:36169257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06

《穷人》常态课自评_第1页
《穷人》常态课自评_第2页
《穷人》常态课自评_第3页
《穷人》常态课自评_第4页
《穷人》常态课自评_第5页
资源描述:

《《穷人》常态课自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近些年来,投身特区教育的教师队伍迅猛壮大,甚至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将“教师”作为职业的首选,的确令人欣慰。教育,作为立国之本,强国之关键,受重视程度越高,才越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迈向高阶的象征与体现。但教师数量的加增,不代表教师素质的提升。尊师、重教,这在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中,似乎是不能分割的左右。放眼望去,在深圳拼搏,播撒教育种子的教师队伍里,绝大多数都是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面孔,教师数量之多,年龄跨度之广,实能看出深圳“重教”的决心。可是,“尊师”所包括的内涵,就不仅仅只是“重教”的决心那么简单了——它需要教师拥有被尊重的资本。一

2、个教师如何被尊重?他肚子里墨水的多寡,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多少年来,人们之所以对投身教师这个职业趋之若鹜,除了它的神圣之处在于其“教书育人”之外,还有相当的原因,则是其“稳定”的特质。学校相对单纯的社会环境,教师工资相对稳定的现实现状,让很多本无意成为老师的年轻人,也都将触角伸向这个行业。从事教育,却未必懂得教育,这乃是现今教育领域中的棘手问题。学校的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巨大难题:年轻的教师们阅历尚浅,不少出身名校的毕业生在没有深深研读教育的情况下,便成为了一名祖国的园丁,并以为只需教好书本内容便已然完成教学重任;年长的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时代的烙印,却总让他们与坐

3、在教室中的祖国的花朵们有着或多或少的“代沟”,能成为“良师”,却难成为“益友”。那么,新时代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有知识≠有文化随着中国“大国崛起”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经济区域带发展的快速腾飞,加之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深切影响,一个人、一个社会所需承载的资讯,早已不再是单一层面的需求。对教师而言,昔日比拼的是教师掌握知识的“深度”,而今,除了深度之外,已同时要求对知识掌握的“广度”。而恰恰就是这“广度”,才构成了文化。很多教师都自豪自己的学历水平,纵观深圳各大中小学的教师头衔,本科毕业生的学历,都已日益变得羞于启齿。而更多的教师头衔,则都被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

4、通篇盖过。在各个学校的招聘简章里,也都将教师的学历、毕业院校等作为绝对重要的录用条件,而且,这门槛提升的趋势,还在不断捧高。学历,的确代表了一个人的学识水平,而且不能否认的是,一个人的学识多寡,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学历水平的高低。然而,课本中学到的、课堂里接收的,更多的是相关科目的“知识”,但我们能说,有知识就等同于有文化吗?很抱歉,不能。因为这些知识,只是浩大“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会知识不代表就能教授知识,掌握知识不代表就能懂得文化。小时候我们常常在作文中使用这样的比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然而长大了才渐渐发现,那个当初的“海洋”,其实,就是文化。而知识,

5、只是这浩瀚海洋中的支流小溪。因为,文化,是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起算的,是随着不同的种族发展、不同的历史变迁,不同的社会更迭而不断积累的。可知识,则是在这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梳理出来的子孙。教育的职责,就是教育者通过对知识的灌输,让受教者攀着知识的阶梯,不断寻根觅祖,探究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因此我们不能说,有知识,就等于有了文化。然而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年轻化,有很多青年教师站在三尺讲台的那一霎那,俨然已自信地把自己归为了“文化人”。是的,我们不能否认,受了多年教育的他们,的确有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可那只能称之为“知识人”,却非“文化人”。文化的血脉源远流长,绝非

6、一朝一夕便可获得的。而临时抱佛脚,同样能像微波炉加热般,火速掌握一门知识。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不是一锤定音地用其学历来衡量他知识的广博与否,却应以他是否是个“文化人”来定夺。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社会教育,是身份认同”曾任台北文化局局长的龙应台曾说,“文化,是社会教育,是身份认同。”文化,是需要时间的积淀作为前提和保障的。衡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化厚实与薄寡,除了用历史年轮的秒表外,更多的,还有那人民对于文化的保护程度、尊重程度。文化,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文化,也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时代的考验的。就如同近年来深圳高举“文化立市”的大旗

7、,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人们拥有的领域内的“知识”便为足够,而更多的,则是跨领域的、纵深相间的社会教育,综合起来,才能承托得起“文化”二字的重量。否则,我们只能复制出无数的“知识人”,却并非这个社会发展趋势所需的“文化人”。文化,是身份认同吗?是的,至少,没有教师会否认,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不神圣的——因为,教书育人,这是关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千秋大业的伟业。同样的文化让一个族群有了身份的认同,对于教育行业来说,这种对固有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他民族文化的接触,更是让从事同样一个职业的教师,有了对“文化”二字更广博的理解。这一点,又尤其体现在英语教师身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