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69075
大小:7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开运河 创科举》教案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开运河创科举一、课标内容 A、1、了解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B、导学目标知识点: 1、隋朝,建立于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 2、隋朝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 3、隋统一的客观原因:人民渴望统一。 4、605年,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北京),南达余杭(杭州)。 5、大运河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巩固起了很大作用。 6、隋文帝开创科举制,隋炀帝时创进士科,科
2、举制正式形成。 7、科举制打破了门第限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荣”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①结合《隋运河》图讲解大运河的开凿,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④通过课后题“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通过识读“隋疆域图”“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大运河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 学生辩证地、全面 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文导言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展开讨论,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或通
4、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①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②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运河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进行讨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行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做出评价。 ③写一个关于隋炀帝功过的短评,进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
5、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 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材对隋初经济的繁荣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四、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问题: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的创立 解读: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不仅是隋朝短暂历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个贡献。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
6、治。不可否认,这其中隋炀帝个人的欲望可称为原因之一,却不能因此而完全抹杀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所做出的成绩。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及影响方面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隋炀帝,成为要突破的重点之一。 处理方法:调整教材编排的顺序,运用史料教学法,充分利用各种图文资料和信息,以大运河为核心,层层设疑,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条件及其作用。通过《隋朝大运河》图,帮助学生掌握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通过历史短剧,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时代全面、客观地认识开通大运河的作用和影响。 2、难点问题: (1)大运河为什么在
7、隋朝时开凿? (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 3)就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 角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五、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1、情境式教学 利用语言、图片、史料、视频、历史剧等手段,创设出历史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 2、启发式教学 使用图表启发、设疑启发、类比启发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坚持
8、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注重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3、谈话法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