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竹林深处人家

11.竹林深处人家

ID:36167245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5-06

11.竹林深处人家_第1页
11.竹林深处人家_第2页
11.竹林深处人家_第3页
11.竹林深处人家_第4页
11.竹林深处人家_第5页
资源描述:

《11.竹林深处人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竹林深处人家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清课文层次,找出各层次之间过渡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思路。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抓住特征的写法;体会移步换景写法的特点。1.第一课时,理清课文层次,找出各层次之间过渡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思路。2.第二课时,在上节分析写竹海部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5~7自然段。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山麓(lù):山脚。麓,山脚。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

2、的某种力量和形势。深沉:shēnchén幽深密密匝匝zā:很稠密的样子。隧(suì)道 :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道。屏(píng)风:放在室内用来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竹坞(wù):竹林茂盛的山间平地。坞:四面高中间凹下去的山地。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名副其实:míngfùqíshí名声与实际情况相符。 “名副其实”不能写成“名符其实”(有“名符其实”一词)。山岚:山林中的云雾。岚,山里的雾气。“岚”应读“lán”而不读“luán”。晾(liàng):把东西放在通风或阴凉的地方使干燥。竹箬(

3、ruò) 这里指笋衣。器皿:泛指盆、罐、碗、杯、碟等日常用具或玻璃仪器。碗橱:装餐具的橱柜。匾箪(dān): 盛东西的扁形竹器。箪,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沏(qī):“沏”字应读“qī”,而不读“qì” 用开水冲:~茶课文导语:“竹文化”参考资料:  1、竹纹清晰、板面美观、色泽自然、竹香怡人,质感高雅气派;竹不积尘、不结露、易清洁,避免了螨类细菌的繁殖,免去虫蛀之扰;竹能自动调节环境湿度并抗湿,导热系数低,具冬暖夏凉的特性;竹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使人在室内起居时眼睛有舒适感,可预防近视等眼疾的发生和发展;竹吸

4、音隔声、除低音、压残响,有效摈除杂声,还你宁静心境。  2、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约有30多属500多品种。竹子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其笋可食用,其枝竿可用于制作饰物、器具、乐器、家具。竹性坚贞,刚烈不屈,虚心直节,不畏霜雪,和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因其具有崇高品质的象征意义,故又和兰、菊、梅并称“四君子”。竹子的坚韧挺拔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节,深植于人们的脑海,成为一种民族性的象征。  3、中国文人中和竹子最亲近的当属蜀人苏轼,他的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8,道破了苏东

5、坡酷爱竹子的心态,而他策竹杖的风姿,也从此凝固为一种“何妨从容且前行”的造型,如果没有竹林映衬在苏东坡的身后,他迷人的魅力会大大削减。  4、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癖,须臾不离,“……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衙前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爱竹之心,爱民之情融成了一体。常识(分发)黄蒙田,当代画家、散文家。广东台山人,现居台香港,有作品《湖畔集》《山水人物集》和游记《春暖花开》。课

6、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分几部分写?请写出各段段意。第一部分(1):总写江南竹乡竹子之多。第二部分(2):写走入竹海的独特感受。第三部分(3、4):写来到竹坞的所见所闻。第四部分(5~7):写来到竹海山村见到的百姓生活。第五部分(8)写竹林深处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尽的回味。2、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视角来描写茂密的竹林,同一竹海,从不同角度看,作者的感受却不尽相同,文中从什么角度写竹海?重点写了什么?▲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的观察角度是远望,与“远望”

7、的角度相吻合,作者先写整体感受,为了突出整体感受,作者把竹林与大海(比喻一)联系了起来,先写竹海的辽阔远大:“从山麓一直到山顶……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再写竹海波涛起伏的气势:“竹海上涌着暗浪,(比喻二)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这些贴切的比喻和精彩细致的描绘,写出了竹海的宽广、深沉,给人无限的遐想。▲第二自然段写“深入林海去”,视角有了变化,由“远望”变成了“近观”,和竹林的距离更近,身在竹林中,识其真面目。更具体地写出了竹林的茂密。▲近看的感受,作者是怎样表现的?用了哪些比喻?先写走在“两旁高大的

8、竹林密密匝匝”的小径上,由于密林覆盖了路的上空,尽管“阳光猛烈”,“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比喻三)里走过”。▲提问:这个比喻多么新颖,感觉多么奇妙,另一处比喻呢?“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比喻四)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同是描写竹林,视觉不同给人的感觉迥然不同,第一自然段写远望,第二自然段写近观,同时突出了竹林茂盛、辽阔,“远望”重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