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6 大自然的语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6 大自然的语言1.了解物候知识,丰富科学知识。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会有条理地说明事理。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重点: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难点: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多媒体展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
2、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竺可桢(zhēn) 萌发(méng)翩然(piān)孕育(yùn)销声匿迹(nì)风雪载途(zài)衰草连天(shuāi)2.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答案: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答案: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探究一 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1)本文按什么
3、顺序说明?答案: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然后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最后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2)本文语言表达有什么特点?答案:本文语言准确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探究二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什么?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答案: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不能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的差异又次之,古今的差异最次。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探究三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或
4、作用。(1)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答案: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2)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答案:语言极其概括、雅致、富有诗意,运用拟人手法,使表达生动形象。(3)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答案:运用了
5、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更真实、更准确地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存在古今的差异。《大自然的语言》作为一篇生动、有趣、颇具散文色彩的说明文,以生动形象,清丽典雅的用词介绍物候学知识。学习本文要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什么是智力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
6、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褶皱,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7、。 答案:智力2.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答案:逻辑顺序。3.第二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答案: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4.第二段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答案:准确性、严密性。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案: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走近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课外拓展】“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