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53204
大小:26.4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06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历史坐标上的沉思课时分层作业1宋词二首鲁人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分层作业1宋词二首一、基础运用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64412001】A.故垒西边 垒:城堡B.一尊还酹江月酹:洒酒祭月C.舞榭歌台榭:高土台上的房子D.可堪回首堪:能够【解析】 D项,堪,忍受。【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大江东去 B.惊涛拍岸C.千古江山D.寻常巷陌【解析】 A项,大江,今义,大的河流;古义,指长江。【答案】 A3.对下列句中使用的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慨叹江山依旧,当
2、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扬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元嘉年间宋文帝不作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警告南宋王朝统治者,表明自己抗金主张。)【解析】 C项,以廉颇自比,非为显示功绩,而是说自己虽然壮心不已,但无人重视,无人问津。【答案】 C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英雄无觅孙仲谋处A.故国神游B.多情应笑我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D.烽火扬州路【解
3、析】 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B项,主谓倒装句。C项,被动句。D项,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答案】 A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发思古之幽情 ②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③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⑥分别咏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词句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④⑥②③⑤C.④①⑥②③⑤D.④⑥②①③⑤【解析】 ④①⑥描述“苏轼”和“辛弃疾”吟词,②③⑤阐述“河流”和“历史”的共同点。【
4、答案】 C二、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水调歌头苏 轼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注】 ①安石:谢安,字安石,早年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
5、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从事:从政。②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鬓惊秋”即“为鬓生白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词人已届暮年的忧伤。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C.“雅志”句说做官妨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对贪恋功名者的批判。D.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汜,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E.本词结构清晰,“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上启下,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6、【解析】 A项,“鬓惊秋”写的是谢安中年出仕的典故,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这里用典是词人以谢安作比,突出词人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D项,结句引用“求田问舍”为反用典故,并非真要趋同胸无大志的庸人,而只是强调归隐夙愿的坚定不移。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答案】 AD7.词序末两句说“要以谢安没能早退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从的快乐作为安慰”,请结合全词分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具体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依据题干要求,应分别从“以不早退为戒”和“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两个方面来答题。上片词人主要是以谢安的经历来说明要“早退”。下片想象“早退”之后,兄弟之间尽情游玩、尽兴喝
8、酒的“相从之乐”。【答案】 “以不早退为戒”:上片写谢安本抱有功成身退的心愿,可结果却是“扶病入西州”,从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而谢安的“遗恨”正是苏轼引以为“不早退”的鉴戒。“退而相从之乐为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