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等式的性质

§3.1.2 等式的性质

ID:36144214

大小:7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06

§3.1.2 等式的性质_第1页
§3.1.2 等式的性质_第2页
§3.1.2 等式的性质_第3页
§3.1.2 等式的性质_第4页
资源描述:

《§3.1.2 等式的性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3.1.2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会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归纳、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获取学习数学的方法,渗透“化归”的思想。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愉悦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意识和情感,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为“x=a”的形式。教学时数2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方法问题引入,师生交流互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

2、程(一)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上课开始,给出思考,(算一算,试一试)能否用估算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学生不用笔算,只能估算)(1)4x=24(2)x+1=3(3)46x=230(4)2500+900x=15000方程(1)(2)的解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3)(4)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注意:由于学生在小学里已经学过解方程,不过是利用加减互逆、乘除互逆关系来解答,要向学生说明在中学里将学习一种新的解方程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4-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学习解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请问,什

3、么是等式?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式子是等式吗?(1)m+n=n+m(2)x+2x=3x(3)(4)3x+1=5y观看图3.1-2,由它能发现什么规律?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在等式中,等号左(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右)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等式的性质吧!1、让学生能找出等式,分清等式的左边与右边。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引入新课)(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观察: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要求。2、结合天平的例子,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3、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归纳概括,得出性质。1、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课本总结规律,得出性质。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等式性质2:等式的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的结果仍相等。-4-2、提出问题:你能用式子的形式表示等式的性质吗?3、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说出式子,教师板书:等式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等式性质2: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4、得出等式的性质后,为了加深理解,再用具体的例子验证,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如

5、:由得出,由得出等(四)解释说明,学以致用。1、掌握等式的性质后,关键在于运用。因此,出示一组口答题,利用性质进行等式变形。(1)从x=y能否得到x+5=y+5?为什么?(2)从x=y能否得到=?为什么?(3)从a+2=b+2能否得到a=b?为什么?(4)从-3a=-3b能否得到a=b?为什么?2、通过学生对例2的尝试练习及教师的讲评示范,学会利用性质解方程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可照应开始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体会等式性质的用途。例2、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1)x+7=26;(2);(3).解:(1)两边减7,得x+7-7=26-7于是x=19.(2)两边同时除以-5,得

6、-4-于是x=-4.(3)两边加5,得化简,得.两边同乘-3,得.3、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1);(2);(3);(4).(五)课堂小结,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纳:①等式与代数式的区别。②等式的性质有那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③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必须化为什么形式?④在字母与数字的乘积中,数字因数又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思考:你能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吗?(六)布置作业,巩固新知。习题3.14(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①a+25=95②x-12=-4③0.3x=12④(2)选作题:一件电器

7、,按标价的七五折出售是213元,问这件电器的标价是多少元?-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