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6140767
大小:3.55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5-06
《第20课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农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定阶级,依附于封建主。农奴使用农奴主的土地(称为份地)。农奴只有使用权,可以世代相传,封建主可以没收农奴的份地。农奴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可以自由结婚。农奴要向封建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财产继承税。农奴还要向封建主服劳役和交纳一定数额的实物作为地租。封建主不能任意杀死农奴,但可以买卖或转赠。简单地说,农奴是人身权利受到限制的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与俄国农奴制改革讲述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历史作用。材料一:1850年,俄国的铁产量为2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228.5万吨,法国是40.6万吨。1860年,俄国的铁产量是29
2、.8万吨,同期的英国为388.8万吨,法国是89.8万吨。1.农奴制的危机农民破旧的茅草房间;一位交不起租的妇女正跪在地上,乞求地主稍微宽限些时日。冷酷的地主毫不理睬她的乞求,指着农妇身后的那头耕牛,准备让人将牛拉走。地主在毒打农奴材料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农奴的悲惨境况引发暴动,从而导致了沙皇统治危机。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出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状况如何?2.结合材料分析:俄国资本主义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动脑筋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俄国农奴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十二月党人广场(俄国圣彼得堡)“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1825年12月(俄历)贵族革命者
3、在彼得堡举行起义(12月党人起义)1825年12月14日清早,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之际,3000多名俄国陆海军官兵,列队走向首都圣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他们全副武装,一路高呼“拒绝宣誓”“反对宣誓”“要求宪法”“要求民主”。上午10时,陆海军官兵们在元老院广场彼得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荷枪实弹,直指正在准备登基为皇的尼古拉一世。2.农奴制的废除1853年至1856年间,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战。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俄国失败,暴露农奴制的弊端,加剧国内矛盾。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材料二: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
4、到了。——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1)材料一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观目的是什么?请回答:农民暴动;农奴制改革挽救统治危机(3)根据材料二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前提是什么?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诸位会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你认为俄国的这次改革是否彻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1.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
5、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2.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3.农奴在解放时可以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1861年签署了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想一想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有什么积极意义?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多倍。史料储库材料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迈开了“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它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直接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对俄国社会后
6、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根据两则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1.性质——由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进步性——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如何正确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思维拓展3.局限性——(1)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主要指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土地所有制。(2)农民取得的“份地”面积小、质量差,在取得“份地”时需要出钱赎买,赎买的价格比当时的地价要高出几倍。俄国用牺牲农民利益的办法去换取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致使俄国农民长期贫困,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影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这
7、次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3.俄国领土的扩张莫斯科13世纪初成为莫斯科公国的都城。14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蒙古贵族统治的斗争,从而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5世纪中期莫斯科已成为统一的俄罗斯国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纪初。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罗斯最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仍发挥着俄国第二都城的作用。莫斯科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维奇(伊凡雷帝)彼得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